2023公共基础知识经济知识:央行“降准”为哪般
很多比较关注经济新闻的同学们可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这几年我国央行实行的货币政策里,“降准”这个词汇频频出现,那么所谓的“降准”到底降的是什么呢?央行又为什么屡次提出这一措施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降准”到底是什么
“降准”其实就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指的是央行规定的各金融机构所必须上交到央行以作为客户取款和资产清算的部分存款,而这部分存款占总存款的比例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这部分充作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存款是不允许被用以投资的,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金融机构“不能动”的钱,是作为风险准备金存在的,它的比例与金融机构用于投资盈利的存款比例呈现反比关系。
那么央行设置“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呢?第一,将由各金融机构分散保管的资金集中起来,以防突发情况导致的资金流失,整体经济的稳定性;第二,控制各金融机构的贷款规模,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第三,有效增强中央银行的经济实力,为央行的经济调节提供后盾与。
综上所述,“降准”就是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即减少各金融机构所上交的存款比例,从而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以用于投资的存款比例。
二、“降准”有什么意义
自疫情爆发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受到了巨大冲击,我国也不例外。虽然我国经济整体依然呈现持续发展的趋势,但速度和质量都有所下降,因此,为了刺激投资,增加社会总需求,我国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推动经济发展,“降准”就是其中一项货币政策。
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央行对投资的控制有所放松,属于释放资金的行为。但是大部分“降准”政策都是有针对性的,也就是“定向降准”,比如有专门针对三农工作的“定向降准”措施,也有针对小微企业的“定向降准”措施。通过此类政策引导资金流向,鼓励支持农业与小微企业的发展,从而达到增加社会总需求的目标。
三、“降准”的考察方式
一般而言,各种考试中会考察“降准”对应的政策类型以及其应对的经济问题,所以同学们需要明确的知识点有:“降准”属于央行的货币政策,一般情况下,目的是增加金融机构的投资比例,刺激社会总需求,是为了应对通货紧缩,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如以下例题: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2年4月2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为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支持力度,对没有跨省经营的城商行和存款准备金率高于5%的农商行,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额外多降0.25个百分点。中国人民银行的这项措施属于:
A.紧缩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货币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扩张性货币政策
正确答案为D。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同学们要牢牢把握这一知识点,并结合央行政策进行推导和理解,我们下次再见!
(责任编辑:李明)
- 2024年下半年射洪市公开考试招聘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体检结果(第四批)及综合考察相关事宜的公告
- 2025重庆荣昌区事业单位招聘拟聘人员公示(第七批)
- 2025重庆合川区事业单位招聘拟聘人员公示(第十二批)
- 2025河北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考试面试温馨提示
- 2025广东深圳宝安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深圳宝安岗位拟聘人员公示公告(第二批)
- 2025重庆南岸区事业单位招聘拟聘人员公示(第五批)
- 2025重庆石柱县事业单位招聘拟聘人员公示(第四批)
- 2025江西吉安市永丰县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第一批面向社会招聘编外人员4人公告
- 2025江苏连云港市旅游委员会办公室年票管理中心招聘拟聘用人员公示
- 2025山东菏泽下半年巨野县结合事业单位招聘征集部分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入伍笔试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