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文旅融合发展 激活文化活力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申论热点:文旅融合发展 激活文化活力

 热点背景 

实施新时代系列艺术创作工程、“公共文化新空间”行动计划、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美好生活度假休闲工程、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工程……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文化和旅游部胡部长明确2023年工作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出一系列创新举措。

公务员考试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文化与旅游密不可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载体,集物质消费和精神享受于一体。文化赋予旅游深刻内涵,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文化不仅是开发旅游的核心资源,也是旅游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内涵。

【综合分析】

一、文旅融合发展意义

1、文旅融合发展利于形成特色化的旅游物理空间。乡村文化融入乡村田地、屋舍,可以乡村资源的价值,乡村文化可视度,增强乡村间的差异性,促进乡村特色化发展。

2、文旅融合发展利于形成文明开放的旅游文化空间。文旅融合发展能够充实乡村文化内涵,村民的文化自信,村民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下生活,有益于摒弃旧观念,培育文明新乡风,形成文明开放的旅游氛围。

3、文旅融合发展利于形成充满活力的旅游经济空间。乡村文旅融合能够借助文化盘活现有的乡村资源,乡村原有产品品质,创造新的旅游吸引物,形成集特色农产品、农家餐饮、特色住宿于一体的旅游供给,扩大乡村文创产业链,村民的文化获得感。

二、文旅融合发展面临挑战

1.文化旅游产品整合度低。文化和旅游具有自然的融合特性,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文化以不同的形式融入旅游产品,如民俗、故事和文化创作。但以往的整合一般属于自发整合,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目前文化旅游产品存在诸多问题,没有完整的产品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产品类型相对单一;二是缺乏创新,与市场需求结合度低。

2.文化旅游融资渠道单一。文化遗迹的保护性发展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旅游业涉及很多行业,需要一些配套服务和设施,发展资金需求很大。而且旅游投资回报期长,融资相对困难。

3.文旅融合体系不够健全。虽然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属于两个不同的行业,但许多类别是整合的,相辅相成的。但在文旅融合的开发研究中,无论是业界还是学术界都只停留在分析整合现状的基础上,没有对文化旅游产业整合的思路、方法、结构等方法论体系进行深入分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积极融合有多种层次,但两者在产业发展模式和结构上存在诸多差异。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一条科学系统的整合之路。

【参考对策】

一、找准并明确产品主题,加强旅游地特色文化建设,树形象,立品牌,打造旅游目的地。差异化是旅游的灵魂,要接地气,即“在地”,别的地方无法或难以复制,重点是特殊的自然地理因素和历史文化传统、作业方式等。突出特色,鲜明主题,建标识、树形象、立品牌,整合附近资源产品,串点成线,扩线成面,打造旅游目的地。

二、高度重视旅游服务文化建设,从人本情怀出发,制规范,定标准,强软件,提供精细服务,让文化有“温度”。旅游经济是典型的体验经济,要通过主动提供精细化服务,让游客感受到文化的“温度”、服务的“温度”。

三、深入研究客源地文化,以市场为导向,打造、提供和调整旅游产品,拓展客源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找准、瞄准主要客源市场是旅游发展的关键一招,要深入调查研究,明确细分客源市场,按照主体客群的需要,结合旅游地的优势打造、提供适销对路的、游客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梁春玮
行测理科

深耕数资13年,方法技巧多

尚迎春
面试

经验丰富,重点突出,面试明师

刘婉婷
面试

深耕面试8年,霸气正能量

刘嘉宁
判断推理

深耕判断10年,人美实力强

车轩
行测理科

骨干师资,8年教学经验

李艳
面试

聚焦学员,6年面试深耕经验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