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建议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学建议

艺术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教师要深入理解艺术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和学习经验,设计并实施教学。

1.坚持育人为本,强化素养立意

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艺术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教学内容多方面的育人价值,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把握显性和隐性、近期和远期、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指向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发展进行教学目标设计,使学生通过艺术学习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活力,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功能。

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教”,还要指导学生明确“为什么学艺术”,设计与学生经验、社会现实和当地文化资源相关联的情境与任务,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理解各项艺术的形式美和意蕴美,感悟艺术学习的意义与艺术实践的价值。

2.重视知识内在关联,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

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超越零散的知识、技能,要求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起来,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联系和建构,并形成深层次联结,实现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到意义建构的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以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将知识、技能嵌入其中,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技能,综合能力。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社区、家乡等,发现问题,综合运用艺术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完成艺术作品或解决问题,创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注重感知体验,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

艺术教学要通过各种艺术实践活动,激发想象、调动情感、创造形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认识世界的途径,尊重学生独特的感知体验和多样化的艺术表达。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焕发积极情绪,获得审美直觉和美感体验;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知世界,体验情感,实现与艺术形象的共情;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形象,迸发创意,运用艺术语言和方式表现自然美、社会美与科技美,体验创造的喜悦和自我实现的愉悦,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4.善用多种媒材,有机结合继承与创新

艺术教学要创造性地运用传统器具、材料和现代媒介,如乐器的材质和造型、中国画的笔墨纸砚、舞蹈与戏剧的服装和布景、影视的光效和影调等,发挥多种媒材的特性,展现多样的表现形式、形象与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觉,融想象、思考、创造于一体,增强学生对艺术的深层体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各式各样的器具和材料进行演奏、创作、表演和编创。例如:音乐活动运用吹、拉、弹、打的乐器,以及乐谱等;美术活动运用笔、剪刀、刻刀,以及纸、墨、颜料、泥、木、石、金属等;舞蹈与戏剧(含戏曲)活动运用身体,以及各种材质的服装、布景等;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活动运用光、影、声、电等。

同时,艺术教学应与时俱进,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虚拟乐器、热转印机、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等设备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进行自主学习,运用网络社交平台和远程通信技术加强和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构建学习共同体,艺术教学的质量。

5.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艺术潜能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坚信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学好艺术的潜能。面向全体学生,丰富艺术实践活动,建立学会、勤练、常展(演)于一体的机制,创造更多展示交流机会,激发每一位学生的艺术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

教师要努力营造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质疑、乐于交流的学习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生艺术学习的内驱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艺术个性及独特发现,提供多种选择,加强个别指导,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艺术学习需求;鼓励学生分享、交流艺术学习体验和成果。

学校应举办多种类型的学生表演与展示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表演和展示,获得艺术创造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艺术的自信心。

(责任编辑:李明)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