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内蒙古公务员面试题解析(6月30日)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18内蒙古公务员面试题解析(6月30日)

2018内蒙古公务员面试已经如火如荼的进行了4天,内蒙古中公教育为考生准备了今天的面试题解析(文字版),已经面试过的考生可以知道自己的答题效果,还没参加面试的考生可以看一看学一学。

 

 

2018内蒙古公务员面试题 6.30上午

1.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请你结合社会实际谈一谈青年人如何成为“三有”青年。

青年朝气蓬勃,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青春富有梦想,在拼搏奋斗中绽放光芒。中国共产党总是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代表未来的青年身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所强调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这一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全面系统、思想深刻、意义重大,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活跃力量。97年前,13位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抗日战争时期,许多青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打击日寇,国统区的爱国青年冲破重重封锁奔赴延安,实现自己抗日救国的抱负。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此起彼伏的学潮成为沉重打击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今天,两个一百年的奋斗使命,更需要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担负起时代和历史所赋予的责任,以大无畏的精神冲破艰难险阻,向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前进。

当下的青年人,是新时代成长起来、发展起来的一代人,他们朝气蓬勃、有活力、有梦想、敢想敢干,有着无比的奋斗精神。但是也不能忽视在一部分青年群体中存在的金钱至上、娱乐至死以及丧文化盛行的价值观念,正在无形之中腐蚀着一批青年人。为了能够真正做到“三有”青年,广大青年人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家园。缺乏理想信念的青春是灰色的,没有理想信念的行为是盲目的,失去理想信念的人生是乏味的、是随波逐流的。广大青年人只有树立远大而又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看清社会的前途,认准前进的方向,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成才。坚定理想信念,我们要做到学习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端正心态、正确对待,将党的宗旨作为必须自觉遵循,将履职尽责作为自觉行动。

第二、增强业务本领,能力水平。过硬的本领是青年人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关键。“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要克服“本领恐慌”,在基层实践中的各项挑战都是要面对的考验,而青年人学习和业务本领的过程,也是加强自我修炼、自我,锻炼成才的过程,做好素质和能力储备,才能早日成为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第三、强化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作为。担当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时代和使命赋予其永不变质、顽强向上的生命力。但是如果广大青年每日晃晃度日、随波逐流,那么责任和担当必然会沦于空谈。只有敢于将责任顶在前面、扛在肩上,做好该做的事,尽好该尽的责任,我们才能对得起付出和努力、对得起责任和使命。

十九大精神是前进路上的指引,年轻是我们的财富,梦想是我们的方向,不懈的斗争就是我们最强的武器!我们用坚定的信念武装思想,用的本领强化技能,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铸就青春梦想,义无反顾地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去奔走、去呐喊,去担当,去创造,那么山可平、水可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便可以实现!

2.近年来很多大案要案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比如于欢案,其审理过程中引发了很多社会舆论,给司法机关带来很大压力。请你谈谈司法机关应该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压力。

近年来,一批在法理与社会伦理道德上存在矛盾点的案件频频涌现,如于欢辱母杀人案、大学生掏鸟案、天津老人摆摊被判处非法持枪案等。这些案件的共同特点是其司法判决在网络上引爆争论热点,形成了网络舆论与司法之间的对立。针对这种网络舆情压力对司法判决所带来的压力和影响,司法机关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应对,引导舆论向好,防止舆论对司法独立性形成威胁。

当下,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公众纷纷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对于司法却尚未建立起该有的信任。同时,司法机关缺少对舆情的监控、收集以及有效的应对举措,加之司法活动与网络舆论本身即存在着理性与感性的冲突。由此导致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结果之间不协调,甚至产生冲突对立情绪也就可以理解了。

当然,关于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我们需要辩证看待。一方面,网络舆论能够为司法提供重要的线索、对司法审判形成有效监督,司法的公开透明,给司法人员形成道德约束力量。但另一方面,过度的网络舆论压力则会影响司法审判的稳定性和性,造成司法公信力下降,使民众信访不信法、信“网”不信法。甚至当司法结果与网络主流舆论产生冲突时,造成民众对法院以及司法人员的强烈不满,产生社会冲突事件。为此,关于舆论与司法,关键在于采取措施,正面积极引导。

一、规范司法行为,树立司法。司法事件的发生是舆情危机之始,若能规范司法行为,便可从源头上预防舆情危机的发生。要以事实为依据。法官作为法律的捍卫者,应当抵制外界舆论干扰,严格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理性。

二、建立应对处置机制。有效的舆情应对机制能确保危机发生后有人管、有人报、有处置,在应对中能做到不缺位、不失声、不失当。要建立舆情报告机制。形成舆情报告网络,成立舆情测评队伍;指定专人每天对媒体负面报道和网络负面信息进行检测,对搜集到的负面信息,及时报告有关领导;重大舆情应及时报告上级法院和有关部门。要建立快速应对机制。有事后补救、有问责、有切割,形成完备的应对链。

三、融入释法析理,把握舆论导向。围绕热点披露信息,邀请主流媒体、专家学者、律师等发布专业评论,通过及时准确的释法、释疑来消除公众的误解,并引导舆论向合乎法治理性的方向转变。掌握应对舆情的一般技巧。要念好“快、慎、重”三字诀。

四、有效借助网络舆情的积极影响。拓宽多种与网民沟通渠道,引导其积极并适度参与司法监督。应进一步加大网络媒体的利用程度,利用各种网络群体的动员效应,辅之以拍客、播客、博客的冲击作用,及时澄清虚假网络信息及舆情信息。公民只有充分地享有言论自由,才能充分调动其参与法治监督的积极性,从而使监督意识深入人心。

五、积极克服网络舆情引发的不良效应。引导网民抑制社会不良倾向。应当强调公众及网民的责任,他们的法律素养,养成发表评论应当理性、公正、客观、谨慎的习惯,做到严格遵守网络内部法律和道德要求,不发表、不轻信、不传播没有可靠信息来源的网络传言和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帖子,防止网络舆情秩序混乱,抑制社会上已经出现的不良倾向。与此同时及时排除网络中非理性因素。

六、完善并充分利用人民陪审制度。首先,建立陪审员候选人团体,限度地吸收民意。其次,设置监督程序对陪审员候选人进行预先审核,以确保对被告抱有先入之见的候选人不能入选陪审员。再次,完善陪审制度的配套制度,包括对陪审员不当履职的处罚制度以及陪审员的经济补偿制度等。最后,充分利用陪审制度,开启网络互通“一对一、一对多”机制,各网友通过与陪审员在网络上进行互动,将自己的观点传达至陪审员,陪审员将这些意见予以过滤和整合,将真正合理的民意带入法庭,让司法人员适时感知民意并有效吸收,疏通和拓宽网络舆情沟通渠道。

七、推行“判后释疑”制度。“判后释疑”是对法官释明义务的必要补充和延伸。在判决后利用网络等渠道,将判决的法理依据主动向民众进行释疑,消除网络舆论质疑。

八、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法院自己的网络媒体,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对于建设法院自己的网络媒体,要舍得投入人力物力,搭建好与民众沟通的信息之桥。此外,只要可以对人民群众公开的司法信息都应当及时向群众公开,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使人民群众参与和了解司法审判的过程,让网络流言不攻自破,从而掌握网络舆论宣传阵地的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向积极的一面发展。

对于司法网络舆情危机。往往源于信息的缺失,为谣言提供滋生的温床,不和谐的声音叠加累积,融合放大。我们要认识到司法网络舆情放下去千斤提起来四两,若是放任回避,可能泛滥成灾,若是处理得当,则很容易控制。在看到其负面作用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正面作用,并且通过加强涉法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减少其对法院工作的负面作用,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限度地司法公信力,让正义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得到实现。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