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白皮书(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及解析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白皮书(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答案及解析

教师资格笔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备考指导参考答案及解析

技巧

模块一 单选题

易错题巩固练习

1.【答案】C。解析:马克思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

2.【答案】A。解析: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3.【答案】A。解析:校本课程即以为本位,基于及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充分利用和社区的课程资源,由自己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

4.【答案】B。解析:教学相长是指学生可以促进教师的教,教师可以促进学生的学,学生可以超越老师。

5.【答案】C。解析: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最早在其著作《大教学论》中系统论证了班级授课制。

6.【答案】B。解析:癸卯学制是我国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个颁布但没有实施的现代学制,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戌学制是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沿用时间最长的现代学制。

7.【答案】C。解析: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的设置如下:小学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课程以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高中课程以分科课程为主。

8.【答案】C。解析:罗森塔尔等人通过对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的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9.【答案】A。解析:沉思型学生的特点是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学习成绩好。

10.【答案】D。解析:普雷马克原理,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写完作业后看电视符合普雷马克原理的安排。

11.【答案】A。解析:题目描述的是弥散性,属于心境。

12.【答案】C。解析:课程标准、学习材料、学生能力都是客观外在的因素,只有教学方法是由教师自己选择的,属于内部因素。

13.【答案】B。解析:强迫行为是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自己反复洗手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行为。

14.【答案】C。解析:人格独特性指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点。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心不同,各有其面”,这就是人格的独特性。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相同之处。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既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个民族、阶级和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人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5.【答案】B。解析:皮亚杰认为泛灵论是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

16.【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完成测验以及自我评估属于正式评价,面谈以及观察属于非正式评价。题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因此属于形成性评价。

17.【答案】D。解析: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的发展。

18.【答案】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

19.【答案】A。解析:粘液质的特点是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性格坚韧),话少,适于从事细心、程序化的学习,表现出内倾性,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林冲正是这种特点。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稳定性差,缺少耐性,粗枝大叶。抑郁质的人行为孤僻,不善交往,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具有明显的内倾性。胆汁质的人,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暴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

20.【答案】B。解析: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同时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21.【答案】A。解析:儒家代表人物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即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的思想。其中B项是指道以自己为法则,顺其自然;C是指让自己不迷信任何人的观点,抛弃自作聪明自以为正确的主观性见解,均为道家教育思想。D是埃及的特征。故该题选择A。

22.【答案】A。解析:有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阅读文章时适当的做笔记是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3.【答案】C。解析:柯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作出判断。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故选择C。

24.【答案】A。解析:A操作定向:这个阶段也可以叫做操作认知阶段,在这阶段里学生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程序的要求,是在头脑中建立起活动的定向映像的过程。通常在这阶段中,老师给学生做出准确的示范与讲解,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将要学习的技能是什么。B操作模仿: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再现出特定的示范动作或行为模式。C操作整合:学生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依据其内在联系联结起来,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D操作熟练:该阶段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高级阶段,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题干中小学生学习新字时,先听教师讲解等,体现了现阶段技能的学习处于操作定向阶段,故答案选A。

25.【答案】B。解析:维纳成败归因理论六因素三维度,运气因素属于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题干中小海将考试取得好成绩归因到运气上,因此正确答案为B。

26.【答案】C。解析: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在此书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故答案为C选项。

27.【答案】D。解析: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本题选D。

28.【答案】C。解析:小学德育的途径包括:(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其中,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答案为C。

29.【答案】A。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是所有学生一起上课;小班是把大班的学生分为20人左右的小组,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特朗普制具有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也有个别教学的长处,但管理起来比较麻烦。

30.【答案】D。解析: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轻音乐不仅让人觉得悦耳动听,还使人产生春风拂面的感觉,是属于联觉。

31.【答案】B。解析: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苏格拉底方法包括讽刺(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等步骤。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这一教育理论,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因此,选B。

32.【答案】A。解析: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根据题干中描述“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确定本题选A。

33.【答案】B。解析:民主型的管理方式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教师在教室内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计划,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设立目标,指引学生对照着目标进行学习。题干中的李老师经常与学生协商、讨论、交流等,正是体现了民主型管理方式的特点。

34.【答案】D。解析: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是三角形、内角和等几个概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故属于命题学习,故选D。

35.【答案】C。解析:趋避冲突是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该题中只存在当班干部这一个目标,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说明这一目标有吸引力,小英希望接近,但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说明小英对这一目标又有所排斥,是典型的趋避冲突。

36.【答案】A。解析:情感的种类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其中道德感是指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故本题选A。

37.【答案】B。解析:最早的形态出现在夏朝,庠、序、校,该时期属于奴隶社会时期。

38.【答案】B。解析:教育占据主导地位。

39.【答案】C。解析: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的选择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教师讲课,重点词句声音即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

40.【答案】A。解析:小学生容易把“B”写出“D”,这说明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还不成熟,感知具有笼统性,精确度比较差。

41.【答案】D。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点,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42.【答案】C。解析: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

43.【答案】C。 44.【答案】B。

45.【答案】A。解析: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学之父,他的《大教学论》(1632年)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所以此题选A。

46.【答案】D。解析:26个字母开头部分容易记住是因为少了前摄抑制的干扰,结尾部分容易记住是因为少了后摄抑制的干扰。

47.【答案】B。解析:教育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要素和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再现文化的过程中,还会调节、促进或阻碍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变异,从而影响着社会文化演化的进程。题干所述内容主要体现了教育的文化功能。

48.【答案】C。解析:动作记忆是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所以选择C。

49.【答案】A。

50.【答案】B。解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

51.【答案】A。解析:在教学过程开始时进行的教学评价是诊断性评价。

52.【答案】B。

53.【答案】B。解析:多次实施测试,结果一致是指信度。效度是测试的有效性。

54.【答案】B。解析:强化的目的是使目标行为概率的增加,正强化强调个体在作出某种反应后,给以愉快刺激,从而使同类行为以后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负强化强调消除某种厌恶刺激,从而使同类行为以后在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惩罚和消退都强调目标行为的概率的减少。

55.【答案】B。解析:设计教学法,也叫单元教学法,就是设想、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让学生自己去计划去执行解决问题。设计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活动的学习方式。

56.【答案】D。解析:效果律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

57.【答案】D。

58.【答案】A。解析: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它是个人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够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主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59.【答案】C。

60.【答案】A。解析:一目十行说的是注意的广度。

61.【答案】D。

62.【答案】A。解析:符号学习,又称代表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是一种最简单的学习,是各种复杂学习的基础。

63.【答案】A。

64.【答案】A。解析:高原现象是指练习的进步是先快后慢的,到中期出现暂时停顿现象,即练习成绩保持一定的水平不再上升甚至呈下降的趋势。打破框架才有一个新的飞跃。

65.【答案】C。解析: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包括尝试策略和启发策略。尝试策略是指对一个问题的所有解决途径都加以尝试。启发策略是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分为手段—目的分析法、顺向推理、反向推理(逆向推理)和爬山法。

66.【答案】C。解析: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力集中在活动对象上的时间,题目中小朋友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开始讲故事到讲完这个故事的整个过程,体现的是注意保持时间长短的问题。所以选A。

67.【答案】C。解析:列提纲属于组织策略。

模块二 简答题

易错题巩固练习

(一)“是什么”类型

1.【参考答案】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狭义的德育指德育,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和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

(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中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的过程。

2.【参考答案】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知识”维度包括以下四个领域:

(1)小学生发展知识;

(2)学科知识;

(3)教育教学知识;

(4)通识性知识。

3.【参考答案】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3)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参考答案】

教育的政治功能包括: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二)“怎么做”类型

1.【参考答案】

一般而言,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主要包括:家访、班级家长会、家长、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

①家访;

②班级家长会:这是一种传统的家校合作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使家长与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直接面对面地集中沟通,交流意见或建议,增进互信理解与支持,共同为学生进一步发展协调配合。

③家长:家长是组织学生家长学习进修的教育机构;

④家长沙龙和家长委员会:家长沙龙是以家长为主体,以学生学习成长为中心,以教师及专家学者为咨询指导,旨在家长教育素养,教育理念,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实现以家庭教育为口,最终形成教育合力的一种形式。

2.【参考答案】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2)建立教师威信;

(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5)教师自身素质;

(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3.【参考答案】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的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4.【参考答案】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迁移意识性。

5.【参考答案】

(1)目的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结构合理;

(5)语言艺术;(6)气氛热烈;(7)板书有序;(8)态度从容。

(三)“为什么”类型

【参考答案】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模块三 材料分析题

易错题巩固练习

1.【参考答案】

(1)陶行知的做法体现了疏导性原则、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疏导性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学生认识。案例中陶行知来到校长办公室时,学生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陶行知却将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陶行知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事实真相来说明道理,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

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热爱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当陶行知看到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斥责了他并要求放学后到校长室去,从这一点看出陶行知是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陶行知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看出,陶行知非常尊重学生的人格。

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注意挖掘学生自身的闪光点。整个教育过程,陶行知给了学生四块糖看出对学生的肯定,这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2)材料中,体现了德育过程的两个基本规律,分别是: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材料中的陶行知通过疏导,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变了自己的道德认识水平,为道德行为的改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材料中的陶行知通过奖励的方式,使学生产生内心矛盾冲突,最终通过自己内部思想认识的转化实现了道德教育的效果。

2.【参考答案】

(1)沈老师的教学过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同时也践行了新课改的相关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强调通过教师的引导,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材料中,沈老师通过逐步引导,把学生引导到“雪景”中,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最终探求文章的内涵和中心思想,实现了学生思想层面的升华。

其次,沈老师践行了新课改的教学观、学生观的相关要求。新课改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把学生是发看作展中的人,看作是学习的主体。材料中,沈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课堂的构建,注重学生情感体会,把虚拟的场景通过教师的引导,最终让全体学生能够加入到学习过程中来,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沈老师践行了学生观中学生是发展的人这一要求。学生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人,可能一开始表现较差,但老师的鼓励和自身的努力会促使自己越来越进步和完善。材料中,沈老师激发学生的热情,“一步一步使学生进入了雪野的中心”,果然后面的学生读的越来越好。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获得体验。材料中,沈老师并不是一开始就强制学生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学习体会,而是先让学生来体会“雪景”的美丽,当遇到问题时,能够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为学生示范阅读,从而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目标。

3.【参考答案】

(1)王老师的做法遵循了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①首先,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材料中以晓辉“天使的礼物”为主题开展班级活动,促进了全班学生的成长。

②其次,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教学从关注学科到关注人,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小辉的事例为起点,促进了学生爱心的发展。

③再次,王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师与学生关系中尊重与关爱,针对晓辉受到同学歧视的问题,及时正向引导。

④最后,老师处理事情方法灵活,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发挥了教育机智。

(2)良好的班风是一个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的共同倾向和表现,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①发挥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②发挥舆论阵地的宣传作用;

③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

④发挥科任教师和家长的作用。

模块四 教学设计题

易错题巩固练习

1.【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的17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抽出、欣赏、浓雾、献出、密密层层、酸甜可口、飞舞、宝库等词语,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准确理解课文描写小兴安岭四季景色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

(2)围绕重点设计教学环节:

结合重点,以春天的小兴安岭的景色讲解为例进行如下设计:

①分组朗读交流

学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与同桌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小兴安岭的图片,与同学们一起领略小兴安岭的春景之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感悟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②教师提问:用“因为……所以……”句式回答: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你最喜欢的词是哪一个或者几个?

学生说明自己喜欢的原因,教师板书:抽出。

继续追问:(1)抽出是什么意思?(2)把“抽出”换成“长出”行吗?哪个好?

请学生回答并给以鼓励和补充:“抽出”是“长出”的意思,如果换成“长出”也行,但不如“抽出”好,抽出把快速长出来的样子写出来了。很生动形象;枝条一般是笔直的,长长的,像一把剑,把枝条“长出”说成“抽出”非常贴切。

【设计意图】通过问答法,活跃课堂的气氛,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以及流畅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③小结春天的小兴安岭: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课文,仔细体味小兴安岭春天的特点。

教师提问:读了描写春天景物的语句,你感到小兴安岭的春天是什么样的美?

小兴安岭的春天是生机勃勃的美。

【设计意图】回顾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以及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参考答案】

(1)1.让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成为数学课堂教学关注的目标;2.考虑到数学活动经验实验性的特性,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好的教学活动经验;3.考虑到数学活动经验个体性的特征,要设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经历学习的过程;4.考虑到数学活动经验内隐性的特征,要注意引导学生反思与评价,提炼与外显所得的数学活动经验;5.考虑到数学活动经验的发展性,要创设机会让学生加强应用,巩固数学活动经验。

(2)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感知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小数,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3)(一)引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出示关于家居的相关主题图片。

提出问题: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桌间互相说一说。

引出新课小数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结合多媒体采用生活中的情景进行导入,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自行观察发现相关信息,也能有效的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教师提出问题一:像图片中展示的0.1、0.4、0.55和0.7都是什么数?都有什么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这些数都是小数,和之前学习过的数字相比都多了一个点。

追问:那么这些数都该怎么读怎么写呢?

学生自行尝试读一读写一写,随后请学生回答。

结合学生所答,师生共同明确小数的读法:小数中的点称为小数点,0.1读作零点一,0.55读作零点五五,在写小数时,先写小数的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并且注意小数点在是个位数的右下角。

提出问题二:踢脚线的宽度为0.1米。0.1米有多长?0.4米、0.5米呢?

学生活动:四人一小组,分小组讨论,并尝试在课本1米长的尺子中标出对应位置。控制讨论时间3min,教师做好巡视,对有问题的小组加以指导。

请学生分享结果,并简述为何把0.1标在尺子一分米处。

预设:可以将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米,也就是0.1米在尺子一分米处。

教师给予正面评价,并追问:0.01米有多长?0.55米又有多长呢?

师生共同得出,0.01米是米,在尺子1厘米处,0.55米是米。

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感知小数的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新课讲授的设计,首先能够有效的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后小组讨论也让学生之间能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使他们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先是对于小数进行认识读写上的基本认识,又结合其他相关知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既符合了学生的认真规律又有效的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三)巩固

例1:读出下列小数:0.23 0.3 0.76

例2:

【设计意图】这样的问题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对于本节课中所学的小数读法和写法的复习巩固,加深印象,并能进一步体会到小数的大小。

(四)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小数是怎么表示,怎么读的?

作业:课后观察一下,在生活中还可以在哪里见到小数?收集整理起来,下节课给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能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进一步的系统掌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及时总结的学习习惯,同时能够让同学们将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体会到数学和生活不是相互分离而是有效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考答案】

(1)情景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

① 教学目标是对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实际掌握,而语言技能又是通过掌握语言结构而获得的。

② 语言教学从口语开始,材料在口头教过以后才交其书面形式。

③ 目的语作为课堂用语。

④ 新的语言通过情景进行教学和操练。

⑤ 有选择地教授词汇以基本词汇的收选。

⑥ 根据先易后难的原则对语法项目分级。

⑦ 当学生达到一定的词汇和语法基础后再教阅读和写作。

总而言之,情景法的教学设计有两个最核心的特点:一是重视口语教学;二是重视以句型为中心的语法结构。

(2)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Students can learn some words about jobs.

Students can master some sentences to describe their future jobs.

Students can catch the details in the passage correctly.

Ability aim:

Students can talk about their future jobs in their own words.

Emotional aims:

Students will like reading a short passage.

Students would like to work in groups.

(3) Warming-up and Lead-in

① Play a song called “be what you want to be”.

② Ask students if they like this song and what can they get from the song?

(Justification: English songs can forester students’ interest. The content of this song is very close to today’s topic, so it can easily lead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opic of the lesson.)

(设计意图:英文歌曲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歌曲的歌词非常贴近今天学习的话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本节所学内容。)

While-reading

Ask students to read this story for three times.

①Read this story for the first time and answer questions: “How many animals are there in the conversation? What are they?”

②Read this story for the second time and answer questions as follow:

What does Froggy want to be?

What does Froggy like doing?

③Read this story loudly for the last time, and ask students to act out this story.

(Justification: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story very well. It can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ies and interest in reading stories.)

(设计意图:通过整个过程,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整个故事,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对英语故事更感兴趣。)

4.【参考答案】

(1)《国旗国旗真美丽》是歌曲为C宫调式,歌曲运用了我国民族音乐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歌曲结构工整,音乐形象鲜明。第一乐句从“5”开始,以三度小跳的音程为主,表现出亲切、活泼的情绪。“国旗国旗真美丽”的“真”字在全曲的点,表现了儿童热爱国旗的情感。第二乐句采用模进的创作手法,在节奏、旋律走向上与第一乐句保持了一致,由于旋律主要在中音区进行,显得柔和、亲切。第三乐句第一小节的“3”为附点四分音符,与前面乐句的节奏形成对比,色彩变得柔和、婉转,接着向上结束在“6”音上,与歌词“我愿变朵小红云”相得益彰,在统一中有了一点变化。第四乐句在节奏上与前三个乐句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小节用了四个八分音符,与第一、第二乐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小节的“亲亲您”,中音区的旋律进行与歌词相吻合,亲切、自然,表达了新中国少年儿童对国旗的热爱、赞美之情。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歌曲中赞美国旗的积极向上的情绪,逐步建立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运用模仿、体验的方式,在学唱的过程中音乐表现力,用动作语言表现热爱祖国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感受2/4拍的强弱规律,并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3)节奏练习

①教师弹琴,学生跟唱歌曲,感受歌曲八分音符的节奏型。

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歌曲的主要节奏,引导学生进行节奏演唱。

x x x x | x - ||

Dada da da da a

③教师与学生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请学生思考:八音符和四分音符在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快、迅速)

④学生根据速度变化规律,并用碰铃来体会速度的变化。请学生思考:国旗飘扬在天空,大家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发言(开心、自豪)

⑤教师带领学生带入歌词,引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带领学生演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节拍的速度变化规律;为学习歌曲做了良好的开始;之后,学生跟音频演唱歌谱,教师将典型的节奏写在黑板上,再以直观的方式开门见山式的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学生自己体会;接着请学生有节奏地朗诵歌词,体会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在速度上的不同,巩固知识点;接着,学生根据速度的变化规律,用碰铃来体会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在速度上的不同,这样的步骤,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特点带领学生“动起来”,学生通过用手中的乐器进行演奏,亲身体会,加深印象。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表达的心情,通过引导以及学生的思考,可以引导学生用欢快的声音来表达歌曲欢快、欢乐的情绪。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循序渐进,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5.【参考答案】

(1)教学重难点

重点:采用合理姿势,安全、快速通过各种障碍物。

难点:根据障碍物的情况合理控制身体重心,过障碍时动作灵敏、快速、协调、连贯。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说出障碍跑中钻、跨、跳、绕动作的运用时机,能在障碍跑中合理运用钻、跨、跳、绕等动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在游戏和比赛中的团队配合,发展速度、协调和力量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练习、游戏、比赛中,表现出自信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及互相帮助、互相配合的品质。

(3)易犯错误的纠正方法

易犯错误:学生在障碍跑时动作运用不连贯协调。

纠正方法:分解动作练习,单一技术动作练习熟练后再做完整的组合动作。

理由:适当降低技术动作的难度,运用先分解后组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和运用更加熟练。

6.【参考答案】

(1)由于人的眼睛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视觉功能,任何一个客观事物在人的视野中都具有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的变化规律,同时人与物之间由于空气对光线的阻隔,物体的远、近在明暗、色彩等方面也会有不同的变化。

透视分为二类:即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形体透视亦称几何透视,如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倾斜透视、圆形透视等。色彩透视亦称空气透视,是指形体近实远虚的变化规律,如明暗、色彩等。

(2)知识与技能:认识透视规律并掌握视平线与消失点在绘画中的运用,尝试运用所学透视知识创作一件表现生活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等方法,学生了解透视并运用透视知识进行创作,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善于发现、热爱生活的好习惯,对于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3)

活动一:学生实践

教师提出练习作业:运用透视知识,对教室一角进行写生,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学生尝试创作,教师巡视辅导,就学生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纠正和建议。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需要在实践当中出真知,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不仅能巩固已有知识同时还能动手能力。

活动二:展示评价

当大部分学生已经将作品完成时,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请学生尝试找一找画作展示的是教室的哪一部分,并就学生作品以自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给予学生鼓励与表扬,同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评价功能,帮助学生,树立美术学习的自信心。

 

备考热荐:

2019年下教师资格笔试辅导简章!

2019年下教师资格笔试早学大礼包!

2019下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交流群:693431961 2019教师资格笔试备考  备考资料丰富,考试信息不漏看!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