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白皮书(中学地理)答案及解析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白皮书(中学地理)答案及解析

中学地理教师资格笔试备考指导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产业梯度≥1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明显优势产业,竞争力强;产业梯度≤0.5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读图分析可知,北京纺织产业的梯度最低,因此纺织产业在北京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河北纺织业的产业梯度较大,由此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明显优势产业,竞争力强,因此最适合由北京迁移到河北的产业是纺织业。故答案选D项。

2.【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图中北京的产业梯度≤0.5的产业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纺织业,说明这些产业在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属于可能转出去的产业,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产业污染严重、占地面积大、资源密集等特点,但不属于劳动力成本低的产业,故答案选C项。

3.【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读出该地西坡降水多于东坡,且西坡降水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说明西坡是迎风坡,且甲地1月均温大于0℃,可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乙地降水较少,年降水量小于400mm,植被不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可能是草原,适宜发展畜牧业,D正确;甲地年降水量多,可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多阴雨天气,太阳能并不丰富。

4.【答案】C。解析:图示地区可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可能位于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C正确;30°S~40°S欧洲西岸是地中海气候;25°N~35°N亚洲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南坡是迎风坡;35°S~55°S美洲东岸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5.【答案】A。解析: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选择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千米时速运营,是由于京沪高铁线路位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沿线连接城市数量多,规模大,对高铁运输需求大,原来的速度满足不了需要。所以主要因素是市场因素,A对。地形因素、资金因素、技术因素不是率先选择在京沪线运行的主要原因,B、C、D错。

6.【答案】B。解析:如果时速600千米的高速磁浮交通技术掌握后,最先运行的线路应该是距离较远,市场需求量大的线路。选项中北京到广州线路长,市场需求,B对。北京—天津距离近,不适宜,A错。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的市场需求量小,不适宜,C、D错。

7.【答案】D。解析: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说明影响“城归”返乡创业现象明显增多的原因是国家惠农政策实施,D对。城市工资收益呈上升状态,A错。城市生活成本过高、城市环境污染严重不是“城归”返乡创业的主要原因,B、C错。

8.【答案】B。解析:“城归”现象增多带来的社会效益是缓解农村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村居民收入、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属于经济效益,A、C、D错。

9.【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的经纬网和山脉判断该地位于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地广人稀,土地规模大,适合发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0.【答案】A。解析:P地接近于林区,优势木材资源丰富,所以影响该厂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原料产地。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11.【答案】D。解析:沼泽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多种生态功能。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当地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12.【答案】C。解析:读右图可知,垛田被水域划分成一块一块的,A错。当地水域面积大,交通运输工具为小船,水运便利,B错。读文字材料可知,垛田为“高出水面1米乃至数米的台状高地”,故C对。因是与当地水田农业相比,故热量、生长期相同,D错。

13.【答案】A。解析:甲地区春季还未受到锋面雨带影响,降水较少,河流水位较低,利于清淤,选A。伏旱多为7月、梅雨多为6月、台风多为夏秋季节,故B、C、D错误。

14.【答案】D。解析:河道弯曲,水流平缓与湿地水域面积变化没有关系,A错。读图,甲湿地地处大兴安岭西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B、C错。甲处有河流汇集,水分条件较好,植被覆盖率高,涵养水源功能强,故湿地水域面积变化小,选D。

15.【答案】B。解析:海平面上升主要由全球变暖导致,乙湖泊水位下降不会导致海平面上升,A错。乙湖泊水位下降导致湖区周围水分条件变差,加剧湖区草场沙化,B对。入湖径流大幅减少会导致乙湖泊水位下降,C项逻辑关系错误。乙湖泊发源于蒙古,来水量小,湖泊的调蓄洪水能力不明显,D错。

16.【答案】D。解析:京津冀地区发展成为我国石墨烯产业智力核心,智力核心应是科技人才集中的区域,优势区位条件有科技水平发达,③对。我国将此产品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说明有国家政策倾斜,④对。销售市场广阔,不是成为智力核心的优势,①错。高科技产品的加工成本较高,②错。D对,A、B、C错。

17.【答案】C。解析:京津冀石墨烯产业发展联盟的成立,便于科技人才的集聚,大力促进该产业的技术创新,C对。石墨烯产业智力核心以产品研发为主,市场拓展、产量、空间集聚不是联盟成立的主要作用,A、B、D错。

18.【答案】A。解析:作为传统工业大省的河北,与京津加强石墨烯产业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A对。利于推动城市化进程、拓展劳动力就业途径、加强区域内外联系不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B、C、D错。

19.【答案】C。解析:霜冻出现时,说明气温下降大。可能是冷锋过境天气降温;或是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对地面保温效果差,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多,地面附近温度低,形成逆温现象。故选C。

20.【答案】C。解析:图中P地区无霜冻,说明全年温度高,纬度低。故最可能是雷州半岛。故选C。

21.【答案】B。解析:青稞生长适应西藏气候,不受霜冻时间长的影响,A错误;东北地区初霜冻是9月份,影响水稻的收获,B正确;华北终霜冻是5月份,小麦播种是9月份,终霜冻不影响小麦播种,C错误;长江中下游终霜冻是4月份,棉花采摘是11月份,终霜冻不影响棉花采摘,D错误。故选B。

22.【答案】C。解析: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一个重要组分,是黑色的无定形的有机胶体。腐殖质是具有酸性、含氮量很高的胶体状的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在土壤中,在一定条件下缓慢地分解,释放出以氮和硫为主的养分来供给植物吸收,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23.【答案】C。解析: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以不同农作物为主的依次排列的同心圆结构;随着种植作物的不同,农业形态也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农业组织形式,即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即杜能圈。其中,自由式农业圈为距离城市最近的农业地带,主要种植或生产易腐难运的作物或产品,如需要新鲜时消费的蔬菜、不便运输的果品(如草莓等)、鲜奶、花卉等。所以,蔬菜、花卉等农业分布在自由农作带。

24.【答案】D。解析:鲍文反应序列:随着岩浆温度由高到低慢慢冷凝,各温度阶段产生的岩石序列是: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系—闪长岩—安山岩—花岗岩—流纹岩系,最后结晶的是流纹岩系,属于酸性岩。

25.【答案】D。解析:旅游地文化指的是,在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复合文化形态。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包括地域性、大众性、综合性、直观性和季节性。

二、简答题

26.【参考答案】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两大重点。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学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关注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应做好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3)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

(4)积极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7.【参考答案】

建议评价时关注学生以下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评价学生是否具有地理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能否体会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是否具有地理审美情趣与鉴赏力。

(2)科学精神与态度:评价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中是否精确、严谨,是否具有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对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评价学生是否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初步形成了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是否初步具有了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是否养成了关心和爱护人类环境的行为规范。

观察是评价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要注意观察学生在日常行为和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收集评价信息,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提供依据。

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即在评价理论指导下,通过问卷、访谈、测试等调查手段,收集评价对象的有关资料,经过比较分析做出判断。

28.【参考答案】

(1)地球公转示意图:

 

(2)教学要点:

29.【参考答案】

【教学要点】

三、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1)地形以平原和低缓丘陵为主;土壤肥沃;降水量大,水资源丰富,水质好;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高,无霜期长。

(2)蒲江县地处四川盆地,雨量充沛,多阴雨天气,日照时间短,水果的成熟时间长,适宜引进晚熟品种;无霜期长,冬季气温较高,有利于丑柑的生长;果品口感好,甜度高,品质高,营养价值高,市场竞争力强,属晚熟品种,可错开中熟品种的集中上市时间,市场竞争小,销售价格高,经济效益好。

(3)缩短销售时间,扩大市场销售范围;减少水果销售的中间环节,经济效益等。

(4)①园内禁止种植玉米、小麦等高秆植物。目的:保护土壤肥力;避免玉米、小麦等高秆植物遮挡日照等。

②在10月中旬至霜冻前,采用防水纸袋单果套袋。目的:改善果品外观,果品质量;减少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

31.【参考答案】

(1)初中阶段,为了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记忆,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兴趣记忆法。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注意力必然集中,学生生动活泼,在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记忆。

②读练记忆法。想要牢记某些地理事物,单听教师讲不行,应该眼、耳、口、手一起活动,互相配合,共同参加记忆。

③分散记忆法。一堂地理课上往往会出现不同的地理事物,在短时间内要求学生全部记忆是有困难的。的方法是分散记忆,即先统计教材中出现的所有地名,对于其中必须记忆的、不一定要记的、应该先记的或者后记的都要心中有数,然后集中力量,逐一解决。这样既可减轻负担,有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联想记忆法。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因此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必须注意联系;同时,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因此知识之间要注意对比。联系与对比的过程,实际就是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扩大思路和发展智力的过程。

⑤特点记忆法。任何地名都具有其特有的历史、宗教。位置、轮廓、自然、经济和交通等特点,如果能够注意这些特点,引起并激发兴趣,也能够帮助记忆的作用。

⑥分类记忆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养成善于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的能力,属于发展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⑦理解记忆法。理解记忆是的记忆方法,为了把机械记忆变成理解的记忆,可以串联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从而使学生达到理解。

两位老师教学方法的不同:

①导入不同。王老师是直接导入,陶老师是从生活实际设问导入。

②学生学习获取知识方式不同。王老师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天气符号的内容;陶老师采用联想式方法让学生将天气符号跟生活实际的天气状况结合,激发学生思维,达到理解式学习。

③检验方法不同。王老师在学生自学后直接让学生做连线题对天气符号和天气状况的相关知识进行检验,陶老师主要是对学生的联想进行点评,肯定学生表现后进入下一个知识的学习。

(2)陶老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

①教学形式更加开放化。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各种天气符号进行联想,从而使得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②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地理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加强了对知识的识记,又建立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③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上来,调动学习积极性。

④教师的课堂评价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⑤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大胆发言、发挥想象,在层层诱导之下引发学生思维。

32.【参考答案】

(1)①引导功能。当学生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完整时,老师通过层层启发、逐级诱导、巧妙点拨、帮助学生梳理探究问题的思路,改进思维方法,调整思维方向,认识层次,慢慢接近正确答案,最终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例如:教师提问“雨区发生在锋面的哪些部位了呢?”此时学生处于为难状态,因此老师进行语言引导“你刚才说冷锋一定是冷气团势力强大……这句话意味着雨区会出现在锋面的什么部位?”老师引导后,学生迅速得出正确答案。

②激励功能。学生回答问题后,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老师开展一系列的问题评价活动能够产生催人向上的作用。例如:“思路非常清晰!那么,哪位同学再来说明一下暖锋的雨区的位置?”

③检测功能。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达到,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例如:(播放“冷锋和暖锋”多媒体课件)教师设问“我们怎样来区别冷锋和暖锋?”、“哪位同学再来说明一下暖锋的雨区的位置?”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探究活动:

【展示图片】“冷锋过境示意图”、“冷锋过境前、中、后的温压曲线图”

【问题引导】

①冷锋过境前该地受什么气团控制,气温和气压状况如何?

②冷锋过境时该地天气状况如何?

③冷锋过境后该地受什么气团控制,气温和气压状况如何?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开展讨论,并完成下表(冷锋),小组派代表回答,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教师总结】

【学生活动】自学迁移——暖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

学生自主学习暖锋过境前后天气变化,完成上表(暖锋),老师进行指导和点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知识应用】

展示俗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该地理现象,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改理念。

四、教学设计题

33.【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印度的降水分布特点以及了解印度旱灾水灾的原因;

能说出的印度的粮食分布地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印度的气候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学生能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大屏幕展示印度水灾和旱灾的图片并提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通过设置一个问题激发学生的疑问,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印度的气候及季风特点(采用地图法)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结合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和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示意图,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

(1)孟买的降水分布特点是怎么样的?

(2)1月份和7月份风向是什么?

【学生活动】

(1)10月至次年5月降水极少,为旱季;6月~9月降水较多,为雨季。

(2)1月份风是从大陆吹向海洋比较干燥,为东北季风;7月份风是从海洋吹向大陆比较湿润,为西南季风。

【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印度在夏季主要就是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

2.季风对印度气候的影响(采用谈话法)

【问题】印度为什么容易发生旱灾和水灾?

【学生回答】当西南季风来得早去的晚的话就会带来较强的降水从而容易发生水灾;当西南季风来得晚去得早的话降水就比较少从而容易发生旱灾。

教师PPT展示印度地形图,学生读图回答。

3.印度地形(采用地图法)

【问题】印度地形分布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东北部是恒河平原,中部是德干高原,西北部是印度河平原。

4.印度粮食分布地区(采用讨论法)

结合气候和地形,将学生分为5组,推断印度主要的粮食分布的地区。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展示。

【教师总结】大家推断都很准确,从刚才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就是水稻和小麦;水稻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的中下游以及沿海平原;小麦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地区以及恒河中上游地区。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作业:课后继续预习印度的服务外包产业。

34.【参考答案】

(1)本课重难点

【教学重点】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东北地区三大区域的内部差异。

【教学难点】评价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东北区域内部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2)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请大家看图片“中国地图”和“中国地形图”,引导学生对图片进行仔细的观察、比较,直观感知东北地区,提问:中国不同地区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是哪些?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又是哪些?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是什么?

【设计意图】由学生最熟悉的中国地理作为切入口,使学生主动温习旧知识,并在老师的讲解下充实和完善新的知识,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的教学规律。

二、新课教学

【展示案例】播放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资料片,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地展示关于东北农业发展的案例,

【设置疑问】出示图片:东北地区的地形图。

提问:

1.你知道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在哪里吗?你知道我国的林区在哪里吗?(东北)

2.东北区域农业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有哪些?

【自主探究】其影响东北区域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场、机械、交通及地广人稀。

【提出问题】农业影响因素中,对东北区域农业的发展,哪些是明显的有利条件?哪些是不利因素?

【多媒体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干湿地区。

【小组交流】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

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利用东北地区的地形图教学,体现地理学科特色,让学生对东北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有更深刻的印象。

承接:东北作为成熟的农业区,农、林、牧全面发展。区域内部,根据生产条件存在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

【提出问题】促使东北地区内部农业区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师生合作】从东北地区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地形可以看出,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是促使东北地区内部农业区域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读图“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

【提出问题】作为东北地区发展历史不长的作物——水稻而言,原是南方的主要粮食,为何在东北大有发展潜力?如何处理它和自然条件的关系?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回顾水稻种植的条件,得出结论:它是由该地区季风气候条件下雨热同期和夏热这一气候条件决定的。

【提出问题】你能从已有的经验和事实中说明东北地区满足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条件吗?

【出示图片】中国粮食作物分布区,美国粮食作物分布区地图。

【提出问题】

1.美国是世界上农业分区表现最为突出的国家,东北地区与之相比,存在哪些自然条件的差异,又有哪些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呢?(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加深理解,寻找发展思路。)

2.广大农区发展畜牧业发展较快,原因何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得出结论: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1)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使牲畜免受寒冻;(2)饲养畜牧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3)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小组讨论】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讨论耕作业、林业、畜牧业这三种农业生产类型,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并列表总结。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总结、复习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加强对于新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

【布置活动】指导学生合作完成:

1.结合本课所学知识,用示意图归纳东北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归纳东北地区布局的自然条件及内部差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班级合作能力,形成清晰地知识体系。

四、总结评价

【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可我们学会分析一个地区的发展条件,课本是以东北地区为例进行分析的,同学们可以运用相同的方法去分析西北地区、华北地区等。

【设计意图】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来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形成一定的地理思维,是新课标中“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一课程理念的体现。

 

 

备考热荐:

 2019年下教师资格笔试辅导简章!

 2019年下教师资格笔试早学大礼包!

 2019下教师资格证笔试备考交流群:693431961 2019教师资格笔试备考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