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二【答案】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高中)》模拟试卷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孔子主张“贵贱有序”,认为将治理民众的刑法铸于鼎上,混淆了贵贱尊卑的等级,故C项正确;材料中反映孔子反对改革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宽刑薄赋,故B项排除;D项是董仲舒的思想,排除。

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地方“郡国”数量增加,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刺史制度,故C项正确;A项是加强皇权的,排除;BD项是解决王国问题的,排除。

3.【答案】B。解析:由“草堂……诗圣……”可知是杜甫,由“醉来天子不能呼”勾画出李白那种我行我素、纵情诗酒的狂放与豪侠之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其词格固不高,但论音律谐婉,语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是因为柳永用晚唐律赋的笔调铺陈当时京城的承平气象,富丽风光。故选B。

4.【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虽一夫可以将之,虽万里足以致之,是诚轻且便也”可以看出“交子”的推广降低了工商业运营成本,故D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政府的商业管理的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国家赋税的征收,故B项错误;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5.【答案】A。解析:第①项应为保甲法的目的和作用,与题目中的信息“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均未涉及减轻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无法得出第④项的结论;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均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故②③两项的表述正确。排除含有第①项或第④项的BCD三项,故选A。

6.【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是在元代,故A项错误;东汉晚期已的烧制出青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陶瓷业迅速发展,故B项正确;玉米传入中国是在明朝中后期,故C项错误;军机处设立于雍正时,故D项错误。

7.【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一条鞭法可知,明朝政府把田租、赋税、徭役等并入田亩中,主要按田亩数,征收白银完税。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明朝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的现象,一条鞭法是明朝税收政策的重大变化,故D项正确。

8.【答案】B。解析:题干中“实际上从这次海盗式的英中战争中取得实力的位移强国是俄国”反映了俄国在战争中得到了巨大利益。结合所学可知,英法两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而在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胁迫清政府签订《瑗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的赢家。故B项正确。俄国没有参与鸦片战争,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材料“取得实利的强国是俄国”不符,故CD两项错误。

9.【答案】B。解析:《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割台运动,引发了《申报》的共鸣,得到了《申报》的公开支持,故B项正确;清廷避战自保是在甲午战争中,故A项错误;C项错在“普遍”,故错误;材料和三国干涉还辽无关,故D项错误。

10.【答案】D。解析:洪仁?著有《资政新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符合社会发展和近代化,D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抗击西方列强侵略,A错误;民主共和思想属于辛亥革命主张,B错误;C是魏源思想主张。

11.【答案】C。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理财主要是指洋务运动创办民用工业来求富,故选C;A是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为了自强,排除;B是张之洞创办的,排除;京师同文馆是属于教育方面的内容,排除。

12.【答案】C。解析:材料中说出现了新的社会,完成了种种社会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以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如,采用民国纪年,中山装的出现,握手礼的出现,剪辫放足的现象,故C正确;社会转型在近代中国的具体含义是指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辛亥革命显然没有完成这个历史任务,A错误;改朝换代的说法不准确,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是中华民国,不再是封建王朝,B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封建经济基础和思想文化依旧存在,封建统治秩序没有被彻底颠覆,排除D。

13.【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蒋介石认识到了日本的侵略使民族危机的加深而把一些战略物资转移到西南以便抗战需要,即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对红军围剿以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问题,所以选项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把战略物资运到西南而非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可知,此时处于民国初年,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故D项正确。洋务运动结束于19世纪9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成立,一战开始于1914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BC三项排除。

15.【答案】B。解析:由材料“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可知,1956年中国国民经济比例并没有出现严重失调,故A错误;据题干时间提示“1956年”和内容可知,主要反映的是工业发展情况,可以看出是“一五”计划的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取得巨大发展成就,故B正确;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只是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C错误;材料与三大改造无关,排除。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