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5.15】医学专业知识每日一练习题
来源:中公网校 发布时间:2018-05-15 14:35:01 点击量:
中公卫生人才网整理2018年5月15日医学专业知识每日一练关于临床医学习题汇总,以供大家更好地练习和备战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发病机制,多数是:()
A.链球菌感染所致
B.病毒感染所致
C.药物所致
D.免疫介导性炎症所致
2.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特点是:()
A.变形红细胞尿
B.终末血尿
C.尿痛伴血尿
D.初始血尿
3.区分血尿与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
A.观察血尿颜色
B.做尿沉渣镜检
C.做尿潜血试验
D.做尿三杯试验
4.男,15岁。上感后2周出现肉眼血尿,BP150/95mmHg,临床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控制血压应首选:()
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B.血管紧张素Ⅰ受体拮抗剂
C.钙拮抗剂
D.利尿剂
5.不属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是:()
A.微小病变病
B.系膜增生性肾炎
C.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D.膜性肾病
6.女,24岁。咽痛2周后出现肉眼血尿,尿RBC满视野,尿蛋白定量0.9g/d,肾功能及血压正常,ANA(-)。其最可能诊断是:()
A.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B.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C.慢性肾小球肾炎
D.急性肾小球肾炎
答案和解析,详见第二页...
[page]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参考答案】D。中公解析:肾小球疾病是指一组有相似临床表现,如血尿和(或)蛋白尿,但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病程和预后不尽相同,病变主要累及双肾肾小球的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大多数是特发的(即发病原因不明),其发病机制多数是免疫介导性炎症所致,少部分由链球菌感染、病毒感染或药物所致。
2.【参考答案】A。中公解析:肾小球源性血尿的特点是变形红细胞尿。因肾小球源性血尿产生的主要原因为GBM(肾小球基底膜)断裂,红细胞通过该裂缝时受血管内压力挤压受损,受损的红细胞其后通过肾小管各段又受不同渗透压和pH作用,呈现变形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容积变小,甚至破裂。终末血尿提示出血部位在膀胱颈部、三角区或后尿道的前列前和精囊腺。尿痛血尿提示下尿路感染。初始血尿提示病变部位在尿道。
3.【参考答案】B。中公解析:血尿一般是指红细胞尿,根据出血量的不同可呈淡红色去雾状、洗肉水样或鲜血样,甚至混有凝血块;血红蛋白尿的外观颜色据含血红蛋白的多少而有不同,可呈均匀的浓茶色、葡萄酒色、棕色及酱油色等。观察血尿颜色虽然可以区分血尿与血红蛋白尿,但由于误差较大,不是区分二者的主要方法。区分血尿与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尿沉渣镜检,是将新鲜尿离心后,经显微镜检查尿沉淀物中各种有形成分的检查方法。血尿经尿沉渣后上清液透明,镜检可见超过正常数量的红细胞(>3/HP),呈双凹圆盘状;血红蛋白尿经尿沉渣后上清液仍为红色,镜检不见红细胞或偶见溶解红细胞的碎屑。
4.【参考答案】D。中公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出现高血压一般是由钠水潴留引起,因此应首先使用利尿剂降低血压,在利尿剂控制血压不满意时再使用降压药物。
5.【参考答案】C。中公解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微小病变型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是急性肾炎的病理类型。
6.【参考答案】D。中公解析:患者为青年女性,前期有咽痛病史(提示呼吸道感染病史),之后出现肉眼血尿,尿RBC满视野,尿蛋白定量0.9g/d,肾功能及血压正常(排除急进性肾小球肾炎),ANA(-)(排除狼疮肾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两周后出现血尿及蛋白尿,可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大多数病例与感染有关,又称感染后肾炎,一般是由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责任编辑:王婷)
根据本篇文章,又帮你搜索到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