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初中道德与法治练习题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教师资格初中道德与法治练习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资格的笔试当中,一些高频考点在历年里频繁出现,而很多考生和学员经常陷入这类中的文字陷阱,导致分数不理想。所以中公教师今天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关于这类容易出错的高频知识点的相关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这些考点有一个更深入的理解和记忆,以防患于未然,顺利取得教师资格证。

一、单项选择题

1.一位学生在给老师的信中写道:“老师,您还记得吗?有次考试,我失败了,辜负了您的期望。回到教室,我泪如泉涌,原本以为您会批评我,可出乎意料的是,您不仅没有批评我,还语重心长的开导我,教我解题方法。”学生的这段表白体现出( )。

①学生对老师的爱和老师对学生的爱

②只有成为学生的朋友,才能成为的教师

③在学生失败的时候,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令人难忘

④老师不关注学生的成绩才是对学生的关心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1.【答案】D。解析:材料中学生的这段表白体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感,①②③分别从师生之间互相尊重、老师关心帮助学生、学生感激老师的角度进行说明,说法都是正确的,且符合题意,应入选。④的说法错误,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因此老师关注学生的成绩,重视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培养,都是对学生的关心。此项应排除。故该题选D。

2.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人感知到的集体温暖就越多。以下能让集体的联结度的有( )。

①集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②集体成员间要相互交流,培养默契

③集体管理是班主任和班干部的事,和我无关

④集体成员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答案】B。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根据所学知识,集体的联结度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成员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集体对成员的重要性、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的频率、成员对共同目标的共识程度、成员间的默契程度、集体存在的时间长短。通常情况下,以上因素的赋值越高,集体的联结度就越高。①②④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③中的做法是错误的,每个集体成员都要为集体建设做贡献,集体的联结度才会。此项应排除。故该题选B。

3.“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一个人的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所有人的力量相加,就足以升腾起改变时代、推动进步的正能量。这启示我们( )。

①要认识到国家兴亡是我的责任

②应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努力

③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④要胸怀天下,共同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氛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这句话说明了每个人都应为国家的整体利益负责,自觉承担社会责任。①②③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④的说法错误,我们应胸怀天下,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此项应排除。故该题选A。

4.法律如果推不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意思是说( )。

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任何人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③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④只要曾经为党做过贡献,即使违了法,也可将功补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答案】A。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根据所学知识,要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就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特权。①②③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④的说法错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任何人无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只要违反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能因为曾经为党做过贡献,就凌驾于法律之上。此项应排除。故该题选A。

5.权力是把双刃剑。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机制。为此政府必须( )。

①执政为民,科学执政,限制政府权力的行使

②依法行政,健全行政监督体系和问责等制度

③严格依法办事,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④权力的运行不越位、不缺位,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答案】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要求选出政府怎样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②③④分别从健全监督制度、严格依法办事、推行政务公开的角度进行说明,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①中的“执政为民、科学执政”是对中国共产党这个执政党的要求,不是对政府的要求;“限制政府权力的行使”说法也是错误的,可以对政府的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不能限制。此项应排除,故该题选C。

二、材料分析题

6.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17年8月25日公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这个《规定》旨在促进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网络跟帖实名制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网络跟帖未实名的时候,任何一个热点事件,跟帖评论都良莠不齐、五花八门,甚至出现污语辱骂的现象。一个平常的讨论可能剑走偏锋,成了互相攻击的“角斗场”。既不能明辨真理,又不能澄清谬误。一些有着自己真知灼见的人士看到这个场面后,也就敬而远之,不敢靠近。因为,跟帖评论已经丧失了原本应有的功能,丧失了对等交流沟通的根基。

对此有人评价:跟帖不实名的众多不靠谱之后迎来了跟帖实名,也是一种必然,是网络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规律使然。无序必然走向有序,不对等必然趋向对等。跟帖实名有利于实现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1)怎样理解“跟帖实名有利于实现网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2)你对网络跟帖中的不良现象是如何认识的?

(3)假如你网上跟帖,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6.【参考答案】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权利的实现是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促进权利的实现。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公民权利的实现依赖于义务的履行。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任何公民既不能只享有权利而不承担义务,也不应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意识,依法行使权力,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法定的义务。跟帖评论是网络互动的权利,每个合法的上网公民都是享有的 。但同时网民也有义务,有义务维护法律,有义务维护网络生态健康。我们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因此说跟帖评论实名制有利于实现网络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2)网络跟帖中的不良现象是个别公民道德素质低下和法律意识淡薄的表现。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时,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不能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也不得损害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网络跟帖要语言文明,健康地交流,忌讳语言暴力;要遵守道德和法律要求;要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等。

 

解析

扫描二维码 · 关注微信公众号jiaoshi688

回复“视频示范”下载教师资格面试各学科试讲视频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