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及解析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0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及解析

  2009-3-1江西 面试

  1.关于高中文理今后分科的问题,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你的怎么看?

  【测评要素】分析能力

  【背景链接】 高中文理分科的形成背景: 文革前,高中毕业年级一般都没有经过文理分科分班教学。那时高中阶段都是按照教学进度授课,至高三下学期过半之后才能结束高中课程。剩下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高中阶段的复习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考试科目的学科知识系统,或称之为纲要,指导学生做些少而精的练习而已。有些在指导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按照高考志愿的三大类--理工、文史、医农,打乱原教学班进行一定的考前应试指导。 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后,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日益严重,在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不变的情况下,开始兴起高中文理分科的做法。起初在高三阶段分;后来多在高二阶段分;也有个别情况高一就开始了。文理分班教学以后,理科班的史地课和文科班的理化生课就相应从略,甚至不上了。这其实是应试教育思想主导下的教学无政府状态,经过了二十来年的应试教育实践,也就约定俗成,大家都默认了。 实行新课改后,增设了从高二年级起人人必修的语文、外语"选修"课,文理科不同深度两种版本的数学和政治"选修"课,理科班必修的的理化生"选修"课,文科班必修的史地"选修"课。这种必修的"选修"课安排,很适合高二年级文理分班的需要,高二年级文理分科似乎更是理所当然了。 高中文理分科的形成背景: 文革前,高中毕业年级一般都没有经过文理分科分班教学。那时高中阶段都是按照教学进度授课,至高三下学期过半之后才能结束高中课程。剩下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进行高中阶段的复习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考试科目的学科知识系统,或称之为纲要,指导学生做些少而精的练习而已。有些在指导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按照高考志愿的三大类--理工、文史、医农,打乱原教学班进行一定的考前应试指导。 改革开放恢复高考以后,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日益严重,在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和课程安排不变的情况下,开始兴起高中文理分科的做法。起初在高三阶段分;后来多在高二阶段分;也有个别情况高一就开始了。文理分班教学以后,理科班的史地课和文科班的理化生课就相应从略,甚至不上了。这其实是应试教育思想主导下的教学无政府状态,经过了二十来年的应试教育实践,也就约定俗成,大家都默认了。 实行新课改后,增设了从高二年级起人人必修的语文、外语"选修"课,文理科不同深度两种版本的数学和政治"选修"课,理科班必修的的理化生"选修"课,文科班必修的史地"选修"课。这种必修的"选修"课安排,很适合高二年级文理分班的需要,高二年级文理分科似乎更是理所当然了。

  【参考答案】〖就事论事〗文理分科问题的存在并非是孤立的,它是应试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我赞成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尤其是从高二进行文理分科这一应试教育举措,让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全面均衡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人才。 〖就事论理〗(名言征引)文理分科虽曾为完成"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任务起过重要作用。但时至今日,它的负面影响却日益显现并突出出来。而且分科愈早,其负面影响也愈大。(全面辩证)文理分科教学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学习文科的学生缺乏自然科学知识;学习理科的学生缺乏文史知识。不论学文科、理科的学生往往又都缺乏艺术修养;而学艺术、体育的学生往往重视专业训练,而文化课基础较差。(发散外延)我们的时代需要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人才必须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其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发展,犹如金字塔一样,它的基础应是宽广而深厚的,这样,整个建筑才能达到很高的高度。历史证明,那些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大都是文理兼通的。(举例论证)如鲁迅、郭沫若等原来都是学医学的,后来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领域中都做出了辉煌的贡献。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巨人达o芬奇既是美术大师,又是自然科学家、工程师,他的绘画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当时的绘画水平到一个新阶段。 〖总结归纳〗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在高中阶段必须文理并重,转变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的倾向。若只在高中最后一学期总复习阶段进行文理分科,则是必要的,这时学生的文理科知识都有了较扎实的基础,而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比较明确。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