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山西省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汇总(一)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历年山西省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哲学题汇总(一)

  注:以下 通过考生回忆或网络搜集而来,由中公网校进行整理和解析

  现阶段,考生正忙碌于山西省直事业单位考试紧张的备考过程中,从历年 来看,山西省直事业单位主要考察的是公共基础知识,而公共基础知识中的哲学部分又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可以说得哲学者得公基。下面,中公网校专家就历年哲学类 一些有针对性地给大家进行展现:

  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实践的主体是( )。

  A.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人

  D.人的意识

  3.庄子和惠施有一次外出散步,走到一座桥上,庄子看到一条条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就说:“鱼从容出游,是鱼之乐也。”惠施则回答:“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反问道:“子非吾,安知吾之不知鱼之乐也?”惠施马上说:“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非鱼,故不知鱼之乐也。”惠施的观点是( )。

  A.唯物主义反映论

  B.先验论

  C.不可知论

  D.可知论

  4.下列与“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B.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C.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D.爱,更爱真理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像,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像,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这表明( )。

  A.想像是获得认识的基础 B.想像对主体认识活动有诱导作用

  C.想像在认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D.想象属于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12.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得出“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的结论,这是( )。

  A.正确推理的必然结果 B.合理的科学想象的结果

  C.运用创造性思维的结果 D.把分析与综合有机结合起来的结果

  【答案】

  1.【中公解析】答案选C。“从物到感觉和思想”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把实践和辩证法引入和应用于认识论的能动反映论;后者是脱离实践,不懂辩证法的消极反映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在于: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变化发展的观点和静止不变的观点的对立,承认矛盾和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观点的对立。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在于:世界是否可知,人有否认识世界的能力。因此ABD与本题的要求无关,不能选。

  2.【中公解析】答案选B。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活动就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

  3.【中公解析】答案选C。 惠施的观点是你又不是鱼,你怎知鱼的快乐呢,按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知之物了,这是典型的不可知论。

  4.【中公解析】答案选D。对书本和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用辩证的否定观来看待。A项的意思是最美的声音就是听起来无声响,最美的形象没有一定之形,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选。B项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要需要认识的指导。C项体现了实践需要认识的指导。

  5.【中公解析】答案选D。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6.【中公解析】答案选C。实践的发展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体现 的 是 这 个 道 理,充 分 说明 了 实 践 是 认 识 的 动 力。

  7.【中公解析】答案选B。实践锻炼和了主体的认识能力。所以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说的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8.【中公解析】答案B。选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和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像、直觉和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动力作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对认识发生作用,还得通过情感、意志这些非理性因素。积极的情感和情绪给认识活动注入活力,对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力量。第二,诱导作用。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种种想像和幻想,而想像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极可贵的品质。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像,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像,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像也是不可能的。第三,激发作用。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激发下会导致直觉和灵感,而直觉和灵感这种非逻辑力量可以弥补逻辑思维的不足,激发人的创造力,它是一种重要的认识能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9.【中公解析】答案选C。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显然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所有认识最终要落实实践。

  10.【中公解析】答案选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的特点是直接性和具体性。这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既是它的可靠性所在,也是它的局限性所在。感性认识的局限性是只反映了事物的现象、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而认识的任务却要求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这是认识过程中首先遇到的一个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通过思维对事物内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假说和理论等形式。理性认识的特点是它的间接性和抽象性。理性认识在形式上超越了客观事物,而在内容上则更深刻、更正确、更完整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11.【中公解析】答案选B。知觉是对各种感觉的综合。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知觉。

  12.【中公解析】答案选D。这一正确结论是在总结分析了中国国情以及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综合的结果。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