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A类)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16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试卷(A类)

  5.近年来,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居民的文化消费提供了多门类、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在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的精神需求也被激发出来,并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渗透下升级,文化消费逐步呈现出信息化、个性化、全球化、主流化等特征。

  即便如此,从整体上看我国文化消费的潜力依然巨大,文化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以上时,文化消费将出现爆发式增长。我国人均GDP在2012年就超过6000美元,但文化消费市场并未出现爆发式增长,在人均GDP同等水平下,我国文化消费规模仅为发达国家的1/3左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文化消费潜在市场规模约为4.7万亿元,文化消费缺口约为3.7万亿元。

  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某看来,文化消费市场规模发展增速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量文化产品没能转化为有效需求。“和需求相比,供给是个更主要的问题。文化是个供给创造需求的市场。有好的文化产品,相应的需求就会释放出来,比如看电影,好的电影就能满座,有的电影就没多少观众。”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某则认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业态、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发生急剧变化,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不少传统文化企业尚未找到适合互联网特征的商业模式,影响了文化产品走向市场。与以往模仿型、排浪式消费不同,如今消费已进入个性化、多样化新阶段,文化消费更是如此。一方面,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正在变化,博客控、手机控、微博控、微信控、电商购物狂等形成了新的消费态度和消费习惯,与传统的消费模式大相径庭。另一方面,文化消费的主力军也发生了代际转换,80后、90后开始成为文化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消费的取向、趣味、审美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市场格局。

  从总体上看,我国国内文化消费市场仍处在数量引导的初级阶段,尚未达到质量引导的阶段。“文化消费市场弹性比较大,刚需部分比较弱,有些文化产品质量好则效益突出,多数质量不高则创造的效益也不大。比如许多欧美的动画电影大片一到国内就能带动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元的总票房,反观国内的动画电影可能不到三四千万元,全部上映的影片平均下来大概一两千万元,差别很大。”陈某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由于原创能力不足、创意少,文化市场既缺乏广泛认同的力作和拳头产品,也缺乏质优价廉的大众文化产品,不少文化产品在消费环节遭受冷遇,难以获得应有的市场价值。

  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历史较短。在这种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按照市场发展规律,建立健全政府宏观调控下由市场配置资源的运行机制尤为重要。但长期以来,政府统管各项文化事业,造成角色错位、管办不分等问题。目前,仍有大量国有文化产业单位从生产到管理由政府统包统揽。这样既割断了文化单位与市场的联系、剥夺了文化单位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地位,又无法真正反映消费者文化需求,最终造成文化产品消费者与文化产品经营者之间的分隔,造成文化产品供给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均衡。

  长久以来,很多人认为文化消费都是由政府免费提供,市民就是享受,为什么还要花钱去搞文化消费?因此文化消费的“等、靠、要”现象广泛存在。数据可以印证: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日前组织的课题《国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显示,每个月文化消费支出在50元以下的居民占18%;50元至100元的居民占30%;101元至300元的居民占33%;301元至500元的居民占13%;501元至1000元的居民占4%;1000元以上的居民占2%。

  “事实上现在政府确实拿出大量资金在搞惠民的文化工程,为老百姓提供文化服务,但是真正的文化消费还要靠市场。”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周某如是说。对此,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5年居民文化消费试点项目将从之前单纯支持供给方向同时支持、补贴供给方和消费方转变,积极引导文化产品生产,进一步推动完善文化市场体系。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