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一)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模拟题(一)

41. 在音乐史中,十九、二十世纪出现了“艺术歌曲”的繁荣发展,代表是贝多芬、门德尔松、舒伯特等大师。这类歌曲的典型特征是以诗入歌,以乐和歌。也就是说,这类歌曲的内容都是极其精美的诗作,而歌曲的钢琴部分已不再是简单的伴奏,而是歌曲整体的一部分。贝多芬极为准确地称之为“以音吟诗”。

这段文字介绍的是“艺术歌曲”的:

A.代表人物 B.主要特点 C.发展过程 D.审美价值

42. 我们以往所理解的“现代化”概念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局限于表层经济现代化,这也是迟发展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物质层面上求变的欲望很强,而在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上却是文化守成主义的,这种状况对于现代化实际进程的影响自不必说,它对于学术的影响是导致知识的流俗化。地更换新词语,在新词语的装潢下重复古老的思想观念,结果是词语和口号地更换而社会精神气质则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现代化应包括物质的、制度的,观念的三个层面

B.片面理解现代化是迟发展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C.物质层面的落后现状是迟发展国家片面理解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D.片面理解现代化会导致知识的流俗化

43.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绝不是空洞的口号。从汶川地震的志愿者行动,到北京奥运的火炬传递,从反疆独反藏独的惊天怒吼,到“一带一路”的青春挥洒,这一代年轻人有着极强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时代也需要我们用坚实的肩膀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不管是身处象牙塔的年轻大学生,还是扎根基层的青年村干部,抑或是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只要尽心做好本职工作,又何尝不是在为国为家添砖加瓦?把个人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我们一定能“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让人生的色彩更加绚烂。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青春的底色永远是奋斗 B.让青春因梦想而激扬

C.让青春因拼搏而精彩 D.让青春因奉献而厚重

44. 早在1900年,第一辆电动汽车就已经上路。尽管近些年一些知名汽车厂商先后推出了各自的纯电动概念车,但这并未拉近电动汽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究其原因,电动汽车的研发并非只是将传统发动机更换为电动机这般简单,而是一个庞大的研究课题。仅车用蓄电池就存在电池容量、存储能力、稳定性等诸多问题。此外,用电动机代替传统发动机后,车身设计、传动系统、电气系统都会产生颠覆性的变化。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汽车厂家具备雄厚的研发能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电动汽车研发的瓶颈是蓄电池问题

B.电动汽车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尚需时日

C.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工业研究发展的新方向

D.电动汽车的研发进程取决于厂家的研发实力

45. 宁波、杭州等地的新建社区,开展了“网络养老院”、“虚拟养老院”等社区网络化养老试点,老人可以在家点餐、买菜,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此外,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开门带座的浴缸,大键盘、带急救呼键的手机等产品也相继出现。一些建筑商则开始提供适合老人需要的住房改造服务,如将厨房里的吊柜、卫生间的洗脸盆改造为自动升降,以方便老年人使用。可见,“银发产业”潜力巨大,关键是要瞄准老年人的需求。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银发产业”:

A.深受百姓的欢迎 B.已经取得丰硕成果

C.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D.发展的重点还需明晰

46. 低碳城市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可借鉴的模式。专家指出,对低碳经济的认识问题上,首先需要澄清“低碳等于贫困”、“低碳等于高成本”等误区。低碳经济是在较高的文明发展水平前提下,出现的一种碳生产力水平较高、但人均碳排放水平较低的经济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能源结构的清洁化和资源禀赋起着决定性作用,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能源消耗下降。

“这个过程”指的是:

A.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 B.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

C.降低人均碳排放水平的过程 D.转变对低碳经济认识的过程

47. 现代和钱币有关的字,像财、货、贡、贷等,都属“贝”部,贝不过是一种介壳,何以用它来表示钱币呢?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可见中国古代曾经用贝壳当做交易的媒介物,秦以后废贝行钱,但是这种古代的货币制度在文字的形体上还有所保留。

这段文字说明:

A.从汉字可以看到古代的贝币制度

B.贝币是一种古老的货币

C.中古的通用钱币从秦代开始

D.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历史内涵

48. ①干细胞的重要性奠定了其在医药卫生、科技产业、国防等领域内的重

要地位

②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之初就宣布取消前任总统对干细胞研究的限制

③干细胞因其在生命科学、新药试验和疾病研究这三大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作用受到全世界医学界和政治人物的关注

④2009年,美国FDA批准了世界上人类胚胎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

⑤因此,干细胞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可以看作是人类的健康工程,预期在未来几年内会有很大的飞跃

⑥现在人们已经发现,癌症、糖尿病、帕金森氏症、心脑血管病、组织器官纤维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一系列疾病都可能是干细胞数量减少或结构功能变异引起的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①⑤⑥④ B.①⑤③②⑥④

C.③②④⑥①⑤ D.①⑤⑥④③②

49. ①也许,除了反思民众的文化素质,不妨再问问,是什么绊住了百姓走

向正规医院的脚步?是什么促使百姓寄希望于那些“神医”

②解决这些问题,也是防止“神医现象”再现的关键所在

③可是怎样既在社会制度层面、民生层面,又在精神领域顺利完成这种“现代性转换”,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④实际上,作为一个转型中的拥有悠久传统文化的古国,出现张悟本、李一等“神医现象”也算是一种“必然”

⑤除了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原因,我们对病患及其家属的精神关怀是否充分?有没有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⑤④③② B.①⑤④②③

C.④③②①⑤ D.④③①⑤②

50. 为了与电子书抗衡,传统出版商书的整体质量,从内容选择到价值定位,再到装帧设计甚至送的礼品,每一项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这就使得图书制作整体趋向高端,制作精美、性高、兼具收藏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图书涌现。因此,有业内人士提出,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精装书成为出版商对抗电子书的有利武器

B.电子书的出现对于书来说既是生存压力也是发展动力

C.目前的图书市场读者更加重视图书的收藏和增值功能

D.电子书简单的阅读功能已不能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51~55题。

每提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不平。”有些学者把《离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在《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期窜逐中,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屈原赋今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贤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印,印下了诗人求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间与地点来说,差别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埋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和期待,希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调子,凄凉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余将高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任重石”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对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却有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同白居易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现实的自信心,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51. 第1段意在说明:

A.《涉江》与《离骚》都反映了屈原的伟大人格

B.《涉江》为屈原壮年时期写于湘沅流域

C.学者们对《涉江》的写作时间和地点观点不一

D.《离骚》是屈原四十四岁左右写于汉北的作品

52. 第2段引用白居易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意在说明:

A.《离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心

B.写作《离骚》时,屈原年轻气盛,常为是非而不平

C.屈原年轻时也曾常常为世道不公而鸣不平

D.屈原把壮年时期的牢骚与不平表达在于《离骚》中

53. 第2段旨在从内容的角度证明《离骚》:

A.充满希冀与不平,是充满生机的作品

B.不同于《涉江》和《悲回风》的格调

C.充满牢骚与希冀,以此证明它不是晚年作品

D.没有表达自弃和绝望,但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

54. 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中的“传统的看法”暗指《涉江》的写作时间与《离骚》大致相同

B.郭沫若的“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一语,说明《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很远

C.《离骚》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之前,说明屈原当时还有进取心,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

D.《离骚》主要反映的是屈原政治理想抱负,而《涉江》则更多地体现了屈原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

55. 根据本文,屈原在《悲回风》中明确表达出的情感是:

A.懊丧 B.惋惜 C.埋怨 D.绝望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56~60题。

板块结构理论认为,地球的外壳分为若干部分或称为板块,这些板块始终处于相对运动之中。板块的移动,使断层——穿过岩层的地质裂缝——的应力增加,造成岩层的略微变形,最终断裂而产生断层地震。这时变形的岩层会弹回来,像一根拉长的橡皮带绷断后一样。其后,断层的各边都移动,岩层的弹性畸变也消失了。

地震前断层周围的应力会增大,这个概念促使人们想到许多检测这种地震警报的方法,科学家可以通过重新测量绘制地图时使用的三角测量点的网络来测出微小的变形。他们也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安放应变仪或倾斜计这类仪器。由于变形能改变蓄水能力(或者说通过使细小裂缝开启或闭合而改变岩层的孔隙度),因此孔隙内的水位也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现在卫星已可以用来对地球表面的点进行测量,其精度可达几厘米,所以现在的许多测量点都可以从空间重新测绘。所有这些方法在可能发生地震时都会有所显示。

当一个断层的不同部分活动的方式互不相同时,如果断层的一个部分经常有中度地震,而它的一个邻近地带在历史记载中却没有发生过地震,那么断层的这个平静地带(称作地震空白区)就可能是将发生地震的地方。

但是断层的所有部分不都是照这种方式活动的。有些活断层从来没有产生过引起人们注意的地震。由于许多岩层极其缓慢变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在地滑动,其速度与板块的移动相一致,这种活动方式所产生的地震很轻微,不借助灵敏的地震仪,是不会觉察到的,这个过程叫做蠕动。正在蠕动的断层不会发生严重的地震灾害,除非蠕动停止。通过对蠕动的断层和地震空白区的多年监视,研究人员能够确定出将来最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

56. “岩层的弹性畸变”消失的原因是:

A.地震消除了积存在板块中的应力

B.断裂的岩层向各边移动

C.地震使积存在板块中的应力增加

D.板块的移动使岩层断裂

57. 下列检测地震警报的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重新测量三角测量点网络的变形情况

②安放应变仪或倾斜计

③改变岩层的孔隙度

④观察孔隙内水位的变化

⑤通过卫星对三角测量点重新测绘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58. 第四段中“其速度与板块的移动相一致”的“其”指的是:

A.活断层各部分的滑动 B.许多岩层的变形

C.活断层各部分的变形 D.许多岩层的滑动

59. 下列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

A.地震灾害之所以不可能消除,是因为地球板块始终处于相对运动之中

B.断层的应力始终处于“产生——增大——消除”的循环之中

C.地震空白区之所以最可能发生地震,是因为它各部分的活动方式互不相同

D.正在蠕动的断层如果停止了蠕动,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地震灾害

60. 本文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板块运动与地震的关系

B.地震产生的原因及地震预报

C.不同的地质运动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地震

D.借助观察蠕动是预报地震的有效的方法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