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校园招聘:诗词鉴赏题型解析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银行校园招聘:诗词鉴赏题型解析

在金融银行中一般会考查到诗词歌赋的鉴赏,由于诗词歌赋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所以范围比较广泛,那么如何在这茫茫的诗词中将分数上来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一.从题目入手

诗词的题目一般都能够点明它的主题、内容或者是表达基本情感基调,所以可以在鉴赏诗歌之前对标题进行分析。是个的主题内容可以大概划分为送别、思乡、咏物、怀古、边塞、山水田园等,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属于思乡诗,《石灰吟》属于咏物诗,《出塞》属于边塞诗,所以通过题目即可大概了解内容。

二. 分析诗词本身的意象

诗词基本上分为首颔颈尾联,基本上诗人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时都会有一些客观物象,而我国传统诗歌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意象,比如:杨柳、酒、长亭古道表示送别,鸿雁、大雁、鲤鱼、月亮、书信等表示思乡,梧桐、雨、芭蕉、猿猴表示愁苦,菊花、冰心、莲花、梅花等表示抒发情怀,红豆、并蒂莲、鸳鸯等表示爱情,投笔、长城、羌笛、胡琴等表示战争。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中有大雁、月亮可知表示的是作者怀乡的心境,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代表的是愁苦的感情,意谓夕阳纵好,可惜也维持不了多少时间。其中寓有诗人多少既赞赏而又惋惜的感情!"今宵酒醒何处在?杨柳岸,晓风残月"虚景实写,明写景,暗写情,名句绝妙。 晓风残月,设想酒醒后岸边之景。这里,"晓风残月"更是依依惜别之情。作者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词,酿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浓烈的气氛,更能展现出微妙的心理活动,挑动读者的心弦。

二.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可以按照这样几个方面去研究。

1.描写手法:动静结合、烘托渲染两个方式。

《陌上桑》中描写罗敷时,没有直接用她如何如何美丽的直接描写方式,而是采用了"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来烘托渲染,更能衬托出罗敷的美丽。

王维《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描写了在寂静没有人声的环境里,桂花自开自落,好像可以感觉到桂花落地的声息。夜静更深的时候, 景色繁多的春山,也好似空无所有。月亮刚出,亮光一显露,惊动了树上宿 的小鸟,它们在春涧中不时地鸣叫几声。采用动静结合,更能衬托出春涧中的幽静。

2.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四句,通过月落乌鸦鸣叫、江枫渔火、寒山寺等清冷的景物,表达出作者的孤寂之心。

于谦《石灰吟》中"千锤万凿出深山"就是利用石灰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所以属于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

到这里呢,大家基本上对中国的诗词歌赋有了大概的了解,当然要想真正把诗词摸透,还要继续深入的去进行钻研,只有你了解了作者的心境,才能把诗词赏析做好。

(责任编辑:李明)

网校师资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梁春玮
行测理科

深耕数资13年,方法技巧多

尚迎春
面试

经验丰富,重点突出,面试明师

刘婉婷
面试

深耕面试8年,霸气正能量

刘嘉宁
判断推理

深耕判断10年,人美实力强

车轩
行测理科

骨干师资,8年教学经验

李艳
面试

聚焦学员,6年面试深耕经验

杨松
行测理科

中公骨干,九年教学经验

石惠胜
申论

深耕申论10年,金句御姐

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试三支一扶jd文职国企医疗招聘/医药护资格公检法基层服务银行/农商行军人考试新职业/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副业兼职/理财/软技能学历提升/考研语言/建工财会经济
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考试三支一扶jd文职国企医疗招聘/医药护资格公检法基层服务银行/农商行军人考试新职业/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副业兼职/理财/软技能学历提升/考研语言/建工财会经济
省考国考选调生公选遴选乡镇公务员国考金监局国考证监会国考人民银行
更多0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即日起,享受会员权益

  • 终身卡¥122
  • 年卡¥42
  • 月卡¥39.9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会员免费
  2. 会员优惠
  3. 专属顾问
  4. 专业团队
  5. 专属优惠
  6. 前沿分析
  7. 职业规划
  8. 就业指导
  9. 福利活动
  10. 会员售后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