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185期答案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22教师资格证考试每日一练185期答案

科目一(1-2)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教育中要平等待生,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材料中,王老师“精心”挑选所谓习作水平高的学生违背了平等待生的理念。因此,本题选D。

选项A,公平竞争应当是使每个学生都有参加大赛的机会,题干的做法恰好与公平竞争的要求相反,故排除。

选项B,民主是指征求大多数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互助具体为师生和生生的合作互助,题干违背了民主性,但未体现违背互助性。故排除。

选项C,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故说法与题干不符。

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D选项。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学生和成人之间差异的理解。

A选项,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个体独立性的人来看待,因势利导的去施加教育,推动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

B选项,学生自身发展具有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的发展过程。题干并未体现。

C选项,学生是个性完整的人。学生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动中,作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活。要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对待,就必须反对那种割裂人的完整性的做法,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

D选项,学生和成人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有明显不同。所以,“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因此,题干中赵老师的第一堂课便是学习儿童化的语言,主要原因是儿童与成人之间存在差异,故D选项正确。

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择D选项。

科目二(3-10)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理解。题干所说的是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指的是教学时要将知识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所以符合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所以A选项正确。

B选项,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相结合指的是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C选项,掌握知识与能力相统一指的是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D选项,为了实现教学的目标,围绕教学过程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而出现的各种矛盾,集中地通过教与学的矛盾反映出来,并且通过教与学矛盾的统一而得到解决,教与学的辩证统一称为教学双边性规律。上述规律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且是对其他规律起制约作用的基本规律。

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

A选项,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B选项,巩固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C选项,科学性与教育性结合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D选项,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题干中夸美纽斯的名言和《论语》中的话都强调了学习要注重复习,地巩固知识,体现的是巩固性教学原则。因此本题选B选项。

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资源的相关理论。

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其中校内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也是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故A和D说法错误,教科书、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资源,但不是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需要遵循实效性原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为了课程目标的有效实现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因而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和在充分考虑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精选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的课程资源。故B项说法错误。

课程资源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中一切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的资源,它弥散于学校内外,因而课程资源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故C项正确。

故此题选C。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理论流派。

A选项,要素主义课程论认为,学校的课程应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即知识。如果给学生提供非分化的经验,那么学生势必要自己对它们加以分化和组织,这将妨碍教育的效能。在要素主义看来,给学生提供分化的、有组织的经验最有效能和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学科课程。这种课程的特点在于,它是由若干门学科组成的,而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组织,这样每一门学科及其发挥的智力训练的作用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不致造成活动课程那样相互混淆以致削弱的现象。

B选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认为人的学习是认知结构改进与完善的过程,因此,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对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展最有价值。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在编制学科课程时,要依据学习者的思维发展水平,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制课程。在课程实施上,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法,重视培养学习者的直觉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C选项,儿童中心课程论认为传统的学校课程以学科为中心,没有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的过细,脱离生活实际。主张教育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长”,因此,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一切活动均要从儿童的生活中引出,儿童的经验应成为课程和教材的依据。课程应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且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D选项,社会中心课程论关注的重点是当代社会的问题、社会的主要功能、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改造和社会活动计划等方面。这种理论不太关注学科的知识体系,而是强调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这种课程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题干中以学生活动和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是儿童中心课程论的观点。故本题答案为C。

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全面发展教育中的“美育”。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运用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自然美等美的形态对受教育者施加审美影响以其审美素养、培养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发展其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的过程。

选项A、C,美育的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培养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新精神。故选项A、C说法正确。

选项B,美育的内容划分为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自然美四个方面。美育的四个方面内容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美育的实践中,它们往往是相互结合、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故题干中强调美育专指音乐、美术、书法教育说法错误。

选项D,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它不仅能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故选项D说法正确。

综上所述,此题正确答案为选项B。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阶段特点的理解。

A选项,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该阶段的儿童服从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

B选项,相对功利的利己主义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C选项,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题干中,一个学生看到他的同学抄袭作业后选择报告老师,理由是“我要做一个好学生”,这说明该学生进行道德判断的标准是:我要做一个好孩子、好学生等,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认为得到他人赞赏和表扬的行为才是好的行为,此时该学生的道德发展正处于寻求认可定向阶段。故C项说法正确。

D选项,维护与社会秩序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和有关规范去行动。

ABD三项说法均不符合题干描述,故此题答案选择C选项。

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加涅的学习分类。从学习结果说,心理学家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A项,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

B项,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如体操运动、写字技能,它也是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C项,言语信息的学习即掌握以言语信息传递的内容,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D项,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题干中强调学生看完《上甘岭》之后产生了敬佩之情,即影响了学生对于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故本题正确答案选择A项。

10.【参考答案】

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主要有:

①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②课程性质和特点。

③学生年龄特征。

④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⑤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⑥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