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特岗模拟试题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陕西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特岗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的开学典礼属于学校的( )。

A.精神文化 B.制度文化 C.物质文化 D.符号文化

2.19-20世纪是教育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理论的鼎盛时期,下列没有明确主张教育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社会学家是( )。

A.涂尔干 B.孔德 C.康德 D.那托普

3.老师在女生宿舍门外偷窥女同学换衣服,教师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 )。

A.隐私权 B.生命健康权 C.名誉权 D.肖像权

4.下列属于教师职业素养中的能力素养的是( )。

A.热爱学生 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C.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D.较高的教育机智

5.在学校的草坪上,水池边,常常会竖着一些人性化的小牌子:“别踩我,我会疼”、“撒一点爱心,开一池娇艳”等,这属于( )在学校的具体表现。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6.路老师在进行生物课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是先给大家讲解知识,然后带大家到植物园里去观察,有时候大家一起进行一些扦插操作,这样既有课堂知识的学习,又有实际的感性认识,这体现了路老师遵循了教育过程的( )。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C.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7.王老师规定班上同学本节课以《英语小故事》为参考书目自主学习,课后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故事进行分析,完成一篇读后感,同时自己创作一篇小作文,两个星期以后上交。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特朗普制 D.道尔顿制

8.张老师组织的摸底考试和单元测验,分别属于教学评价中的( )。

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9.小学期间,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特点为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感兴趣,在中学阶段,学生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互补性 D.不均衡性

10.王老师在命制试卷对学生进行测验时,既设置了基础的题目,又设置了较为复杂的题目,最终测验结果拉开了学生的得分差距。这说明该次测验具有很好的( )。

A.效度 B.拟合度 C.区分度 D.难度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观点属于素质教育的特点是( )。

A.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B.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

C.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D.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

2.下面不属于学制规定内容的是( )。

A.入学条件 B.课程顺序 C.教学课时 D.修业年限

3.影响遗忘进程的主要因素有( )。

A.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

B.学习程度

C.识记材料的数量

D.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

4.有关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学阶段儿童主要面临的危机是自我同一性对角色的混乱

B.小学儿童所面临的主要危机是“勤奋与自卑”之间的冲突

C.成年早期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亲密感

D.图式的形成对儿童发展的意义重大

5.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有( )。

A.狗形成对铃声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

B.吸食毒品后兴奋性

C.由于疲劳造成活动效率降低

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三、论述题

请结合教师的劳动特点等教育学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教师要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三句的理解。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涉及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

选项A,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的层次。包括:办学

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

选项B,校园制度文化(规范文化)主要指校园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它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校园规章制度、管理体制、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行为取向、典礼仪式、节日活动等。题干中学校的开学典礼属于学校的制度文化,所以B项说法正确。

选项C,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校园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又分为校园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

选项D,该项为干扰选项,故排除。

综上,本题答案选B。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理论。社会本位论主张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的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的发展贡献的指标。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等。

选项A,涂尔干是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他认为社会才是真实的存在,个人是实现社会目的的工具。他指出,诸如道德品质、智力才能、身体素质之类的素质,“教育在使它们得到发展时,初看起来似乎一向只是去迎合个体的本性自身发展的需要”,然而,“无论在哪里,教育首先是在满足一些社会需要”。每个个体都具有双重人格:“个体我”和“社会我”。“塑造社会我,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选项B,孔德认为:“真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只有人类才存在,因为不管从哪方面看,我们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选项C,个人本位论主张:从个体本能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康德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

选项D,那托普说过:“在教育目的的决定方面,个人不具有任何价值,个人不过是教育的原料,个人不可能成为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故本题答案选择C。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权利。作为社会权利主体,青少年享有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权利。

选项A,隐私权强调学校和教师有义务保护学生私人、不愿或不便让他人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不被他人所知的权利。题干中教师在女生宿舍门外偷窥女同学换衣服,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所以A项说法正确。

选项B,生命健康权强调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禁止向学生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选项C,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良好的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当的贬低,有权在名誉权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选项D,肖像权是公民可以同意或不同意他人利用自己肖像的权利。法律规定,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4.【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师的能力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D选项,教育机智即为教师的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的能力,故本题答案选择D。

选项A,热爱学生属于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选项B,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属于教师的知识素养。

选项C,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属于教师的知识素养。

综上,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5.【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课程的分类。根据课程呈现形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根据内容属性的不同可划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选项A,学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选项B,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选项C,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官方课程、公开课程,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选项D,隐性课程也叫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

题干中,在学校的草坪上,水池边,常常会竖着一些人性化的小牌子,起到潜移默化感染学生的作用,属于隐性课程,故答案选择D。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规律。题干所述体现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直接经验就是学生在探索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体悟、感知和概括出来的经验。间接经验是人类在文明史的演进历程中所积累起来的人类一切经验,主要表现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文化成果,是个体通过交往等活动获得的前人、别人的经验。题干中,“课堂知识的学习”强调的是间接经验,“实际的感性认识”强调的是直接经验,所以答案选A。

选项B,强调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要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

选项C,强调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指导作用。

选项D,强调在教学过既要传授基础知识,又要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选项D,道尔顿制是教师不再通过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学习任务按月布置和检查。题干中,教师为学生指定了一些参考书目,由学生自己学习并完成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这符合道尔顿制的特点。故本题选D。

选项A,个别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由学生个人与适合个别学习的教材内容发生接触,并辅以师生之间的直接联系。

选项B,分组教学又叫分层教学、能力分组,指在按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

选项C,特朗普制是把大班上课、小班研究和个别教学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

因此,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D。

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评价的类型。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2)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3)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题干中老师为了掌握班上学生的数学基础情况,进行了摸底考试,这属于诊断性评价。老师为了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每教完一个单元后,都会组织一次单元测验,及时针对问题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属于形成性评价。

BCD三项均为干扰选项,因此本题答案选择 A。

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个体身心发展有五大规律。

选项A,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总体特征和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所以教育者要分阶段教学,注意各阶段的衔接。

选项B,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有量变到质变的连续的过程,这种方向不可逆也不可逾越,因此要循序渐进的教学。

选项C,互补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机体某方面存在缺陷可以得到其他方面的补偿,另一方面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也可以互补。

选项D,不均衡性又称为不平衡性,有机体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不同方面在不同年龄也存在不同步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育要抓关键期。

题干中说明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任务,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的特征不同,因此属于一种阶段性的表现;故选项A为正确答案。

10.【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测验的区分度。

选项A,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选项B,拟合度是对已制作好的模型进行检验,比较结果和实际发生情况的吻合程度。

选项C,区分度有时也称鉴别力,主要指测验对于不同水平的被试加以区分的能力。

选项D,难度是测验包含的试题难易程度。区分度与难度有关,只有试卷中包含有不同难度的试题,才能区分度,拉开考生得分的差距。

题干中说“最终测验结果拉开了学生得分差距”说明测验的区分度较好。故答案选C。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包括:(1)素质教育以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所以ACD三项说法正确。

B选项,由于素质教育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训练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所以,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因此B选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ABCD。

2.【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学校教育制度的内容。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目的、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选项B和选项C,属于课程计划的内容。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组成。

综上,B、C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C。

3.【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选项A,若识记材料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通常遗忘较慢。

选项B,学习程度的大小会影响遗忘的进程,学习程度较大往往遗忘的较慢。

选项C,识记材料的数量会对遗忘进程产生影响。

选项D,识记材料的顺序位置对人回忆材料会产生影响,如系列位置效应当中近因效应,最后呈现的内容遗忘的最少。

题干中,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

程度的大小;(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识记的方法;(5)时间因素;(6)

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此外,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故本题答案为 ABCD。

4.【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选项A,青年期(12~18岁)面临的主要冲突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这一时期人格发展的任务是建立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选项B,学龄期(6、7~12岁)面临的主要冲突是勤奋对自卑感,这一时期人格发展的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选项C,成年早期(18~30岁)面临的主要冲突是亲密对孤独,这一时期人格发展的任务是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选项D,图式是皮亚杰提出的概念,人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叫做图式。故排除。

综上所述,所以此题选ABC。

5.【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的概念。

选项A,狗形成对铃声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是由于反复的经验形成的,且这个条件反射持续时间较长,属于是学习。

选项B,吸食毒品后兴奋性导致的行为变化不是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且这种兴奋性持续的时间比较短暂,不属于学习。

选项C,由于疲劳造成活动效率降低,行为变化产生的原因是身体自身原因,而不是练习与反复经验,且经过休息调整后,活动效率会,因此这种行为变化时间较短,也不属于学习。

选项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由于过往的经验导致的一种比较持久的行为转变,属于学习。

题干强调的是属于学习的现象,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与其概念契合的是狗形成对铃声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故本题选AD。

三、论述题

1.【参考答案】

教学有法,指的是教学活动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有着一定的法则和模式,有着一定的基本方法。这里的“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和学的统一,要求教师能掌握教学的基本方法。教无定法,指的是教学的模式、方法、技能等不是机械的、教条的,而是灵活多变的,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无定法”并不意味着否定教学方法的指导性,教师应随机应变,发挥教育机智,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贵在得法,指的是教师将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技巧等恰如其分地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情景中。“得法”要求教师善于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总结教学经验,再灵活巧妙的去指导实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选择教学方法的艺术,表现在教师要在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进行综合分析,把多种教学方法有主有从地配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教学方法很多,但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板,只有富有变化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才符合教育创新的要求。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