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练习题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特岗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小芳得知小王是名会计师时,立刻断定小王是个聪明伶俐、细心认真的人,顿时对他好感倍增。这种现象在心理上称为(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马太效应 D.刻板效应

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印象形成效应。印象形成效应包括: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刻板效应、马太效应等。

选项A,首因效应又称最初效应,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选项B,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选项C,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选项D,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题干中,小芳将会计师群体聪明伶俐、细心认真的特征归属到小王身上,属于社会刻板印象。选项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

2.一个人能在同时间内清楚地知道知觉对象的数量,这体现的是(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选项A,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指在瞬间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

选项B,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选项C,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

选项D,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

题干中,一个人能在同时间内清楚地知道知觉对象的数量,体现的是注意的广度,故本题答案选择A。

3.小英报名参加了大学英语四级的网课学习,她每天下午四点准时守在电脑前,边听老师讲解边记笔记。这种注意方式属于(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无意后注意 D.不随意注意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的种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A选项,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B、D选项,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C选项,无意后注意为干扰选项,排除。

题干中,小英每天在家准点学习大学英语四级的网课,既有目的,又需要意志努力,即有意注意。故该题选择A。

4.在教学中,过分强调视听教学媒体的生动形象,虽然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却难以完成概括的学习。因此视听教学媒体使用要( )。

A.将生动形象的画面与抽象理论交替进行

B.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调动学生积极性

C.避免涉及学科理论知识的讲解

D.注意场景的变换以及新的学习内容的引入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善于运用两种注意互相转换的规律。学生长时间地随意注意,会引起疲倦和注意的涣散;但若过分强调视听教学媒体要生动形象,能引起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又难以完成抽象、概括的学习。因此,使用教学媒体要善于将生动形象的画面与抽象理论交替进行,使学生的三种注意力有交替转换和节奏性变化,从而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故本题选择A。

选项B,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更好的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感受某种实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教学媒体的画面过于单调、呆板或是静止的,注意就难以稳定。若视听教学媒体的面面是生动形象的、变化的、活动的,注意就容易稳定。另外,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保持良好的情绪,注意也易于稳定、持久。B选项不符合题意,予以排除。

选项C,避免涉及学科理论知识的讲解,该说法本身错误,故排除。

选项D,注意场景的变换以及新的学习内容的引入能够更好的实现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人们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如视听教学媒体开头部分的处理就非常重要,从画面到音响都应引人入胜,使学生的注意能迅速转移到视听媒体的活动上来。另外,影视媒体中的镜头组接、场景的变化以及新的学习内容的引入等等,也要符合注意转移的规律。

综上,本题选择选项A。

5.教师在教学时,在直观模具的运用方面,挂图、标本和多媒体课件制作要层次分明,课件的字和背景之间的颜色反差一定要大,这是运用了感知规律的( )。

A.强度律 B.对比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感知规律。

A选项,强度律是指对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得清晰。

B选项,对比律是指凡是两个显著不同甚至互相对立的事物,就容易被清楚地感知。题干中层次分明的标本、挂图、课件颜色反差等体现了对比律。所以B项说法符合题意。

C选项,活动律是指活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更容易感知。

D选项,组合律是指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式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观察对象容易形成整体而为我们清晰地感知。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选择B。

6.某电视剧上有这样一个片段,男主角在拉小提琴时,女主角在旁边戴着耳机听音乐,男主角告诉女主角不要用耳机听歌,因为这样会吵到他的眼睛。吵到眼睛这看似荒谬的台词,其中包含的心理现象是( )。

A.联觉 B.感觉对比 C.感觉适应 D.感觉后像

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A选项,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B选项,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是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C选项,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D选项,感觉后像,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题干中,吵到眼睛引起了两种感觉,听觉和视觉,属于联觉。故本题答案选择A。

7.李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到鸡公山研学旅行,到了鸡公山的主峰,李老师说鸡公山名字的由来是的那块石头像一只啼叫的公鸡。但李莉却认为那块石头不像啼叫的公鸡,而是像家养的大鹅。李莉的看法是知觉( )的体现。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知觉的基本特征。

A选项,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

B选项,整体性是指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

C选项,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D选项,恒常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题干中,因为李莉具有与他人不一样的生活经验,所以对于这块石头的形状有不同的认识,属于知觉的理解性。故本题答案为C。

8.在学校某些可能发生危险的区域,通常都会用红色或者黄色的警示线进行区分和隔离。从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来看,这符合( )的规律。

A.感觉适应 B联觉 C.感觉对比 D.感觉后像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像、联觉等。其中感觉的对比是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题干中用红色或者黄色的警示线进行区分和隔离,通过红色或者黄色与马路的颜色之间的对比,从而使人区分安全区域和危险区域。故答案选择C。

选项A,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选项B,联觉是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选项D,感觉后像又称感觉后效,是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同原有感觉相同的为正后像,与原有感觉相反则为负后像。

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合,故本题选择C选项。

9.吃梨会觉得梨很甜,但吃了糖之后接着吃梨,会觉得梨很酸。这一现象属于( )。

A.感觉适应 B.感觉后像 C.继时对比 D.同时对比

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对比现象。感觉对比是指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分为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其中,继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题干中,吃了糖之后接着吃梨,会觉得梨很酸。强调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属于继时对比。因此,C选项正确。

选项A,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选项B,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之为感觉后像,也叫感觉后效。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选项D,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变化。

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