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指导:三招解决句子填空题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行测指导:三招解决句子填空题

\备考专题   2022中公省考一本通
\0元学习课 2022省考-考点精学班
\备考交流群 22省考交流学习优惠群:679247930,备考教辅服务包丰富,考试息不漏看
------------------------------------------------------------------------------------------------------------------------------

在行测考试中,句子填空题虽然说不多,但是一旦出题,很多考生往往“不知所措”。原因之一在于平时不注重题目的训练,未及时掌握解题的核心方法;其二是很多同学做完题目后未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导致对此类题目的认知永远只是停留于浅层次的理解,未进行根本性和深层次的理解。那今天在此中公教育给大家重点说一下此类题型到底该如何去和积累。

 一、明确话题是核心 

任何一篇文段,作者在论述时总会存在一个核心讨论的话题,那对于我们做题人来讲,在第一步阅读题干时能够明确知晓题目所涉及到的话题,就意味着题目了一半。

 二、关注设空处的位置 

句子填空题的本质在于考查上下文之间的合理衔接,那也就意味着所填句子的意思必须和上下文之间构成合理衔接,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文段的逻辑性和论证的严密性。

 三、关注特殊关联词 

有些文段中可能大家会发现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那此时我们可以关注设空处周围是否有一些特殊关联词,如果存在特殊关联词,可以利用关联词连接句子成分的功能去判别设空处的含义,此时解题会更加快速。

那说了如此之多,到底这三招如何在具体的题目中来进行运用呢?接下来中公教育以如下几道例题作为展示,希望对大家的句子填空题有帮助。

【例题1】“________________”,我们不妨拉开一个比较长时段的历史来观察。传播史告诉我们,新媒体之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新”的媒体,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文化政治。文字的书写对于结绳记事是新的,雕版印刷对于竹简刻写是新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较于手抄和雕版印刷是新的。所以,“新”这个东西并不值得我们手忙脚乱。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背后

B.潮流永远不待人

C.太阳底下无新事

D.时间是变化的财

【中公解析】C。分析一下整个文段,句子横线放在文段开头,其句子功能应该是引出话题,开启下文,那就意味着所答案应该要符合引出话题的作用。也就是说明后文对第一空进行解释说明。那后文通过传播史和文字书写的方式两方面告诉我们,“新”这个概念是相对的,不会永远持续,基于话题一致原则,就意味着设空处的话题也和“新”有关,此时答案就只剩下C。

【例题2】在中国传统绘画中,作为使笔运墨的方法,笔墨有些像文言文。文言在秦代以前就是一种书面语言,然而即便在当时,文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使用“古白话”,不会使用文言去说话。因此,____ ____。同样,笔墨也成为了文人画家隔离包括画工在内的广大民众的一道绘画语言的屏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文言文成了读书人在特定圈子特定时候的特权

B.除了现实世界,文人们还拥有另一个更丰富的世界

C.文言文便有了一种特殊的韵味和魅力

D.文言文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公解析】A。这道题目中大家会发现设空处的横线的位置不是很明显,那此时我们就观察一下横线处的旁的两个关键词:表总结的“因此”,表并列的“同样”。综合来看,就意味着横线处的内容对前文进行总结,即表达“文言是一种书面语但在日常生活当中却不使用它”。而后文进行同义转述即表达“笔墨只适合画家、画工来使用,不合适普通民众”,故综合这两方面的内容来看,横线处想强调的是“文言的使用有特定的圈子,并只是给画家和画工使用的,故对应A项。B项“另一个更丰富的世界”、C项“特殊的韵味和魅力”、D项“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文段当中均无从体现,不符合,排除。

综上所述,主要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句子填空题并非如此之难,只要我们善于从题目中去总结方法和技巧,其实难题也能迎刃而解。

      扫码领取备考资料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