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山东省选调生申论备考:灵活运用排比句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2015年山东省选调生申论备考:灵活运用排比句

  相关阅读推荐:选调生考试网 | 2015选调生考试题库 | 2015选调生考试技巧

  排比句作为一种优美的句式,在选调生申论写作中大量被用到。因其固有的整齐、易记、有一定文采、富有结构感和鼓动性这样一些特点,让不少考生为了排比句而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但千万不要忘记——只有那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式的排比句才能赢得掌声和喝彩。下面,中公网校选调生考试网就为广大考生解析如何灵活运用排比句。

  一、排比句的两种方式

  排比句的方式大致分为有两种,一种是类似于诗词中的“工对”,也叫做“工排”,即字数基本相同,词性基本对仗;另一种是类似于诗词中的“意对”,也叫做“意排”,即字数不同,词性不对仗。

  二、排比句两种方式的使用技巧

  1.视文章而定,需用排比句的就用排比句,无需用排比句的就别勉强。其实,很多精彩的文章并不是通篇都是排比句,准确表达主题、观点才是最重要的。

  2.用排比句时一定不能刻意雕饰,更不能勉强拼凑,而要追求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富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那种优美的线条感。

  3.不用或少用“工排”,那样太累、太拘谨而且浪费时间。

  4.默读你的底稿,看是否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再加以删改。

  三、排比句的实例印证

  (一)“工排”的使用

  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提纲)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要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节约能源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工作。把降低能耗和节约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把建设节约型社会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突出抓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一、结构调整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

  二、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

  三、保护环境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前提。

  四、深化改革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动力。

  五、加强监管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

  六、政府表率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

  (二)“意排”的使用

  民生改善是梦想的诠释(提纲)

  共筑中国梦,需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民生的持续改善,这是复兴之本、梦想之基。

  中国梦,是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实现公平正义,既需要处理好教育、就业、养老、医疗、收入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也需要权利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只有这些得到妥善解决,社会才能安定有序,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正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中国梦,是对改善生活的渴望。这些年来,无论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社会网初步建立,还是医疗、教育等方面向前的改革,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农业税免除了,义务教育免费了,职工工资增加了,城市低保标准了,农民有了基本医疗,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思路形成……从生活质量到生态环境,各级政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拓展着民生工作的内涵与外延。这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大民生”观,让亿万人民逐步共享发展成果。

  中国梦不是空中楼阁。梦想成真,民生改善是诠释。将国家的发展落脚在所有人的共同发展上,将梦想的力量凝聚在共同富裕的旗帜下,未来中国定能以稳健有力的步伐,在民族复兴梦想的道路上踏实前行。

  四、排比句使用的注意要点

  首先,排比句不是单纯的语言形式问题,而是要与考生的思想观点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思想活跃、开阔,那么语言自然活跃、大气。

  其次,要有深厚的文字理论功底作基础,这就需要考生的平时积累。就排比句来说,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的不同表达,都会赋予文章完全不同的气势,可谓一字之差,天差地别。因此,平时备考中的积累至关重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最后,中公选调生考试网提醒各位考生千万不要为了排比而排比。如果为了排比而排比,就容易生编硬凑、粗制滥造、词不达意、因此,考生要辩证看待排比句,合理使用排比句,才能自然流畅,水到渠成,妙笔生花。

了解更多 点击进入>>>选调生考试网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