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学设计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陶瓷文化中的主要文化类别及其代表纹样及釉色,学会陶瓷欣赏的方法及其陶瓷的区别。

2.通过直观感知与自主探究等课堂活动掌握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和感受陶瓷的不同特点。

3.感受陶瓷给人的外在美感和陶瓷文化的精神底蕴,在学习中国陶瓷文化的同时获得更深层、多元的文化积累。

二、教学难重点

重点:了解陶器和瓷器的发展以及陶器和瓷器的区别,学会从器皿的外形、纹饰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

难点:观察和分析陶瓷造型、纹样和釉色,并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陶瓷的具体实物、教学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大熊猫的图片。请学生想一想大熊猫被称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国宝。还有什么东西被称为我国的国宝?顺势导入课堂———《珍爱国宝—古代陶瓷艺术》。

活动二:新课讲授

(一)陶瓷的釉色美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组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课本上的图片:明朝的《孔雀绿釉碗》、《黄釉碗》和清朝的《祭红梅瓶》。

让学生观察,这几个瓷器有什么特点?

学生踊跃发言,教师总结得出结论:教材上的几种陶瓷没有纹饰,颜色单一。但是外形优美圆润,各种颜色釉也使得瓷器色彩丰富、层次分明。

(二)陶器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器具,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历史悠久,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初见简单粗糙的陶器。

(三)视频展示

教师播放陶器和瓷器的制作工艺和陶瓷的器物展示,使学生对于陶瓷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要求同学总结陶器和瓷器有什么区别?

学生观看后小组讨论回答:1.陶器与瓷器的质感不一样。陶器质感比较粗糙,瓷器质感光滑。2.用手敲陶器,声音不清脆,敲瓷器有清楚的金属声。3.用一滴水滴在陶器上,水很快沾湿了陶器表面,而把水滴在瓷器上,水不但没有吸住还直接流了下来,陶器吸水性较强,瓷器吸水性较弱。

教师总结:陶器与瓷器不仅质感、敲击的声音、胎质不一样,它们的制作原料和烧成的温度都有区别。陶器用黏土(陶土),烧制时的温度不超过1000度。瓷器用瓷土(高岭土为主的原料),烧制温度要达到1200度以上。

活动三:拓展延伸,比较鉴赏

(一)开阔眼界

教师运用课件依次出示:《舞蹈纹彩陶盆》和《祭红梅瓶》,让学生欣赏。

教师与学生依次讲解评述:

1.《舞蹈纹彩陶盆》,是新石器美术中的陶器,整个陶器的艺术风格都是非常简朴的,并会有图腾性的纹样。

2.《祭红梅瓶》,整个器物的造型都是非常优美,线条流畅圆润,器物也是非常朴素的,只是用釉色进行的装饰。

(二)激发审美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表各自见解,陶器和瓷器,你最喜欢哪个?为什么?

学生踊跃发言,大胆说出自身看法。

活动四:小结作业

(一)小结

陶瓷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象征。瓷器是中国发明的,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孕育着勤劳、勇敢、正直的中国人。希望我们祖国的灿烂文化在你们的手中能得以延续和传承,使其更加的发扬光大。

(二)作业

鼓励学生课下运用各种课外资源,进行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品图片的搜集;也可以将自己的感受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下节课在班级内分享。

五、板书设计

解析

扫描二维码 · 关注微信公众号jiaoshi688

回复“视频示范”下载教师资格面试各学科试讲视频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