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话题: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刻不容缓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面试热点话题: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刻不容缓

编辑推荐  公告汇总 | 考试题库 | 课程免费领取 |  事业单位考试 | 事业单位汇总简章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提供面试热点话题,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面试水平,顺利进军事业单位面试考试。

【热点背景】

12岁小学生打赏网络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一青少年沉迷互联网赌博,走上盗窃之路;13岁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疑似模仿游戏中翻墙跳楼动作而身亡……近段时间来出现的一些相关案件,背后都有网络沉迷的因素。去年底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未成年人互联网总体普及率高达98.1%。与之相伴的是,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这提醒人们: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刻不容缓。世界卫生组织也于今年6月份,将网络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课题,也是一项社会治理挑战。

【题目】

12岁小学生打赏网络主播,花掉环卫工母亲4万元积蓄;一青少年沉迷互联网赌博,走上盗窃之路;13岁少年沉迷某款网络游戏,疑似模仿游戏中翻墙跳楼动作而身亡……近段时间来出现的一些相关案件,背后都有网络沉迷的因素。对于青少年沉迷网络,你怎么看?

【中公解析】

青少年沉迷网络,不仅影响甚至荒废学业,而且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因此,预防青少年沉迷网络刻不容缓。

第一,青少年沉迷网络,加重家庭经济负担。不仅是上网需要一定的费用,如果学生长时间上网或上网次数太多,就需要较大的支出,就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正如题目所说打赏主播、互联网赌博,同样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第二,青少年沉迷网络,诱发违法犯罪。网上不健康的内容极易诱使学生违纪违法甚至犯罪。有的学生为了上网常常入不敷出,甚至字沉迷互联网赌博,从而产生邪念,有的结伙敲诈、打架斗殴,有的偷盗抢劫,从此走上不归路。

第三,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沉迷网络,影响健康成长。如果青少年沉迷网络,过度用网消耗了精力、耽误了学业,进而导致精神颓废、身体羸弱,同时使自己生活在虚拟世界,减少与人交流的愿望,很容易患上电脑自闭症,直接导致心理障碍,甚至盲目模仿网络游戏的危险动作,产生生命安全问题。

青少年沉迷网络有着复杂的原因。

其一,青少年自身好奇心强,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一旦上网成瘾,则很难戒掉。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独立性、好奇心日益增强,而辨别是非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受外界不良事物的影响,同时心理不成熟,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原因,导致青少年处于一种心理的苦恼期,上网聊天、交友、“网恋”,成为得以宣泄和求得理解的方式。

其二,一些企业缺乏社会主体责任感,诱导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做法难辞其咎。一些游戏开发商为了赚孩子的钱,专门研发门槛低、互动性强、奖励诱惑多的网游。另外,一些网络视频平台,缺乏针对青少年的内容分级,缺乏合理的引导。

其三,家长对于孩子监管的缺失。由于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大部分父母忙于工作,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和监管,导致孩子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无人看管和引导。

为了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关键是帮助孩子做到健康上网、正确用网。多方发力、齐抓共管,方能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沉迷的陷阱。

1、青少年要端正上网的目的,将网络视为学习的平台,而不是用于打电子游戏、聊天等活动,同时青少年要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增强自控能力以及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坚决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上网成瘾的危害,以学业为主,不要把时间白白浪费在网吧。

2、对于企业来说,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唯利是图无法成为令人尊重的企业,漠视责任终究会受到法律严惩。所以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对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和不良内容进行集中整治,“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重拳整治网络空间秩序、规范青少年网络使用。

3、家庭和的教育引导不能缺席。家长要严格控制孩子上网时间,不要因为上网时间,过长而影响学习,要加以引导和管理,防止学生逃学、辍学而去泡“网吧”。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