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教师招聘考试中,总会有一些篇目是常出现的。今天就要给大家分享一篇课文《琵琶行》(并序)。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着重写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引发出诗人的情感共鸣。中公教师考试研究院为你们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

《琵琶行》(并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初步学习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诗人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高超写作技巧。

【难点】体会文中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置情景导入:大屏幕播放歌曲《高山流水》。

导入语: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境界。现在我们听到的这首名曲是“高山流水”,这里面的故事,千百年来为世人所传颂。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并序)。(板书标题)

(二)初读感知

1.大屏幕展示作者及背景。

(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白居易当时是太子左赞善大夫,已经离开了谏官的位置。那些人说他不该越职言事,并诬称白居易写过“新井”和“赏花”的诗(其实是子虚乌有),不顾忌他母亲是因看花坠井而死的,大逆不道。其中真实的原因是,白居易在前此任左拾遗、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的一生中是最为沉重的。从此,他虽然也不失关心国计民生的赤子之心,但干预政治的热情却大大减退。)

2.听朗诵音频,划分断句并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3.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第一段,写送客闻琵琶之声;第二段,步入诗的主体部分,写与琵琶女相见及听她演奏的情形;第三段,叙写琵琶女的身世;第四段,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最后一段,写琵琶女繁管急弦、凄切哀婉的演奏,写全场的人听乐而动容,写诗人泪洒青衫,无限伤感。)

(三)深入研读

1.文中有一段描写音乐描写的非常生动,找出来并大声的朗读此段。

2.小组合作找一找作者在描写音乐时用到了怎样的修辞手法?用词有怎样的特点?曲调是如何变化的?

3.在乐曲终了之后,诗人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结尾,试说这两句的作用?

(诗人没有直接写听者的热烈反响以说明琵琶女技艺非凡和乐声的感人至深,否则过于直白就不含蓄,不含蓄也就显不出深沉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的寂静无声,反衬“有声”的音乐效果,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了。人们无声地沉浸、陶醉在艺术的享受之中,那深深打动人的乐声仿佛缭绕迂回耳际,不由得使诗人想到了自己浩茫的心事,引起情绪上的波澜。在这片刻的沉寂中,只见一轮迷蒙的冷月荡漾在江心的微波之中,它提醒诗人从乐声中回到现实中来。这句景物描写点染烘托了浓重的氛围,与复杂的乐声融为一体。)

(四)巩固

1.学完这一段你的脑海中肯定形成了独特的画面,试说一说你的感想。

(音乐中有“似诉平生不得志”的感觉,共同表现了琵琶女与诗人息息相通的复杂情感,是那么的忧愤哀怨、凄楚苍凉,给整个音乐形象补足了画龙点睛之笔。

可从音乐入手也可以从作者的感情入手,言之有理即可。)

(五)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尝试用文字描写音乐的方法写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语文阅读课的学习,需要通过反复阅读,品词析句去感受文本的语言,把握文章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在学习本篇课文时,结合文本感知大意,赏析重要语句,以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解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视频示范”查看各学科视频示范

《文学巨匠》教案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