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七夕不止520,恋爱转账需小心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法律知识:七夕不止520,恋爱转账需小心

关注社区工作者免费备考群(867258145)

2021年社区工作者备考方案
2021年社区笔试课程免费领

当代人恋爱时你侬我侬,无论碰上好时节亦或是到了纪念日,除了线下送礼物外,还会线上转账或发红包聊表心意。但恋人之间账目往来又极少留有书面的凭证,所以就会产生一些隐患。一旦分手后,双方关系从昔日的“脸红红”变成了如今的“眼红红”时,恋爱中转的帐、发的红包,到底是赠与还是借贷呢?当转账的一方认为是借款想让对方归还,另一方认为就是赠与不需要归还的时候,又该何去何从?本文将以案例来阐述相关法律要点。

一、案情始末

(一)案例简介

西湖区法院曾审理过一起民间借贷案件,男女双方是经网络相识而后就开始“异国恋”,在恋爱一年多时间,男方甲陆续给女方乙转了近38万。如今结束恋爱关系,分道扬镳后追要回这些钱。甲男称这些钱都是借给乙女的,当时女方说自己需要创业但是缺少资金,他为了表示支持就陆续转账借给乙女这么多钱。而乙女却说,这是甲男在恋爱时为了表达爱意送给自己的,而非是甲男所主张的借款。

(二)判决结果

经查明,在两人恋爱期间甲男确实向乙女转账38万,但其中有四次转账不一般,一笔转账数额是13145.21元,另三笔都是13145.20元,最终法院认为情侣之间转账“520元”“1314元”,这类意为“我爱你”“一生一世”的特殊金额,与示爱语言一致,与转账1000元的性质不同。男方没有相反证据证明不是赠与,因此,除了这四笔转账女方不用归还外,余下33万均要偿还。

二、法律要点

(一)以民间借贷纠纷起诉

【法条提示】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第十七条的规定,“原告仅依据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转账系偿还双方之前借款或其他债务,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所以,仅有转账凭证的,付款的一方确实可以按民间借贷向收款的一方主张权利,但如果收款人无法证明是其它法律关系产生的转账,法院可以以此认定民间借贷关系成立,进而判决收款的一方还款。但是,含有“520、1314、13145.20、888”的转账,这些数字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不符合正常的借贷习惯,这些数字的谐音与爱意表达高度一致,所以按民间借贷主张权利,实务案件中大多是驳回诉讼请求,哪怕收款人自己承认,愿意还给都不行,并且这种转账不可能发生在普通人之间,都是基恋爱关系产生的。

(二)以赠与合同纠纷起诉

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同意接受的合同。二而既然是单方赠与,那么法律上也对赠与人的处分权利提供一定。在权利转移之前可以任意撤销,而赠与发生后也可以基于法定撤销的情形时,允许赠与人或其继承人、法定代理人行使撤销权,撤销赠与合同。

【法条提示】我国《合同法》第192条第1款规定:“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一)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

(二)对赠与人有抚养义务而不履行;

(三)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

这一诉讼理由在实务中能否得到法院支持,需要区分是赠与金额的大小,得以具体的案情以及一般的生活常理来确定,如果赠与的是小额财物,赠与人在双方恋爱结束后索要的,属于正常的恋爱馈赠,法院一般判决驳回。因为恋爱期间的小额赠与符合社会习俗,即使恋爱关系结束了也无须退还。如果是数额较大的赠与,实务中则一般认为系附条件的赠与合同,即以结婚为目的的赠与行为,若双方分手而致使婚姻无法缔结时,赠与时的目的亦无法实现,法院判决则返还或大部分返还的可能性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数额大小”一词是相对的概念,具体案情具体分析,比如“10万元”发生在不同主体之间,可能算小额,也可能是大额。而上述案例中未曾提到以缔结婚约为目的的赠与,故视为一般恋爱馈赠。

三、笔者意见

基于在恋爱期间双方有准夫妻关系存在,那彼此之间的财务关系就越发紧密,双方之间的账目往来可能涉及多个方面,无论是共同生活消费、借贷或者赠与,如果仅凭一方转账凭证就按民间借贷向对方主张权利的,往往需要提供比一般同类的民事纠纷更加严格的证据予以证明,否则可能面临败诉的法律风险。对于,恋人之间转账含有特定含义的数额,这种情况按民间借贷起诉,更难以让法院支持。

 

案件所涉及含有“520、666.66、1314”等有特殊含义的数字,和一般的借贷习惯不一样,只能推定为转款时真实意思表示是传达爱意、送出祝福或赠予性质,而不认定是借贷行为,恋爱时,转账999.99元与转账1000元的性质可能完全不同。所以,笔者建议,恋爱期间应当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合理的表达爱意,一旦以这种数字转账给对方后,再以民间借贷要求对方返还的,要回的可能性很小。若确实存在借贷的情况,“亲兄弟明算账”,对于大额金钱往来,一定要注意留存证据,明确款项性质,避免日后产生争议。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