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基人文知识:礼仪文化_中公网校
400-900-8885

公基人文知识:礼仪文化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礼仪文化》,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对于礼仪文化这部分知识,我们主要是清楚了解我国古代礼仪是什么?主要考察的重点礼仪形式又是什么?

一、中国古代礼仪内容和分类

中国古代传统礼仪可以理解为礼节和仪式,古代的礼分为两种:一是指典章制度,比如夏礼、周礼等;二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礼节。

春秋之后礼仪文化被进行系统总结,归纳为五大类:吉、凶、宾、军、嘉为类目名称,总称为“五礼”。

吉礼也可称祭礼,是五礼之首。古人祭礼为求吉祥,故多称吉礼,主要是对天神(天帝、日月星辰)、地祗(社稷、五帝、四方百物)、人鬼(先王、先祖)的祭祀典礼,而在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祭天。

凶礼,古时是用于吊慰的礼仪活动,多指丧葬、持服、谥号等礼仪。

宾礼,古时是诸侯朝见天子及诸侯之间互相拜访时的礼仪。古代宾礼的主要意义是维护邦交,随着“邦国”的不复存在,宾礼的意义也有所改变。

军礼,古时是指军队操练征伐之礼,与战事相关,此外,如校阅、刑赏、凯旋、献俘等也属于军礼。

嘉礼,古时是指和谐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如宗族内部聚餐的饮食之礼、古代男女加冠加笈和婚礼的婚冠之礼、贺庆之礼等等。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二、古人常用传统日常礼仪

行走之礼——古称“趋礼”,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过时,一定要低头弯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对尊者表示礼敬。传统趋礼中还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门”的原则,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应该靠边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门中间。既表现对尊者的尊敬,又可以避让行人。

饮酒之礼——古代饮酒礼仪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我国古代饮酒有以下一些礼节:主人和宾客一起饮酒时,要相互跪拜。晚辈在长辈面前饮酒,叫侍饮,通常要先行跪拜礼,然后坐入次席。长辈命晚辈饮酒,晚辈才可举杯;长辈酒杯中的酒尚未饮完,晚辈也不能先饮尽。古代饮酒的礼仪约有四步: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动作,表示敬意,接着把酒倒出一点在地上,祭谢大地生养之德;然后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令主人高兴;最后仰杯而尽。在酒宴上,主人要向客人敬酒叫酬,客人要回敬主人叫酢,敬酒时还有说上几句敬酒辞。客人之间相互也可敬酒叫旅酬。有时还要依次向人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避席”,起立。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

筵席之礼——所谓“筵”就是铺在地上的蒲苇编织物,而“席”是放置在“筵”之上的萑草编织物或皮料。秦汉时期,人们在读书、待客、饮宴等日常活动时,均席地而坐,其坐姿不是盘腿大坐,而是跽,即双膝着地,脚底朝上,上身挺直,姿势像跪,但臀部是坐在脚跟上的,所以也称跪坐。古人筵席席面一般是4人,一个方向一个人。设在“堂”上的筵席比较正式,座次一般以南向为尊,故主宾座位在北,而主人、副宾、主方陪同座位则分别在东、南、西,西座为末座。而设在“室”内的宴饮活动,带有因私性质,多以东向为尊,故主宾在西,而主人、副宾、主方陪同分别在北、南、东,东座为末座。

三、习题演练

【例1】我国古代对于礼仪文化格外重视,礼仪文化也渗透了古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宗族内部通过聚酒饮食以加深联络感情,像国君设宴款待宾客,这都属于我国古代“五礼”中的( )。

A.吉礼 B.嘉礼

C.喜礼 D.宾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礼仪文化的掌握。我国五礼分别是:吉、凶、宾、军、嘉。题干中体现的饮食之礼和飨燕之礼(国君设宴款待宾客)是嘉礼的内容,因此,本题选项为B。

【例2】古代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讲究。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按照由尊至卑的顺序排列,依次应该是( )

A.项王、项伯、亚父、沛父、张良

B.亚父、项王、项伯、沛公、张良

C.项王、项伯、沛公、亚父、张良

D.项王、项伯、沛父、张良、亚父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常识,东为上,依次是南,北,西,所以由尊至卑的顺序是项王、项伯、亚父、沛父、张良。因此,本题选项为A。

(责任编辑:李明)

直播公开课
网校师资
会员免费专区
会员特惠专区

日利奇之5-20下,学生用户胡

  • 年度会员年度会员 ¥68
  • 终身会员 ¥198
尊享12大会员特权
  1. 好课免费

人工咨询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400-900-8885

课程咨询请按1
售后服务请按2
9:00-21:00 节假日不休

商务合作

企业微信

微信扫码添加

考编考证必备小工具
中公网校小程序
精选免费公开课
中公网校视频号
中公教育官方网课平台
中公网校极速版APP
资讯答疑试题
中公网校公众号

Copyright©2000-2023 北京中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0218183号-41 京ICP证16118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664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