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分析
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分析
攻击性行为是幼儿比较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也是被很多家长和老师忽视的问题,在家长的眼中,孩子们的攻击性行为往往会被认为是小孩子的淘气行为。但恰恰是这种忽视,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带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此,给各位考生就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进行详细的解读。
一、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在幼儿园中,特别是年纪小的幼儿攻击性行为尤为明显,一般表现为咬伤其他小朋友,推搡或踢打其他小朋友。稍大一点的幼儿会采取语言上辱骂加行为上的攻击。另外,攻击性行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一般男孩的攻击性比女孩更突出,男孩受到攻击后,会急切地去报复对方,如果任其发展到成年,这种攻击性行为就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
二、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幼儿自身的原因
由于幼儿的身心发育不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管控自己的情绪,也不会与人相处与交往,想得到某个东西或者自己认为是自己的东西被他人占有的时候,就会用攻击性行为去反抗。
2.家庭原因
在幼儿时期,家长的娇宠放纵,导致孩子占有欲旺盛,稍不如意就以“攻击”的手段来发泄不满情绪,甚至发展到以攻击他人为乐趣的地步。
三、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对幼儿良好的性格养成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都有着极大的危害,必须予以纠正,通过早期合理的教育预防或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
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引导教育。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儿童观,面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正确看待,给予幼儿更多的包容与温暖,积极引导幼儿正确发泄情绪。例如,消耗能量,在孩子情绪紧张或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打球或进行棋类活动;同时,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以此来引导幼儿通过从事此类活动来转移注意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互相交流与分享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让没带玩具的幼儿和带玩具的幼儿一起玩,体验分享的快乐,并合理分配材料和场地,维持一个稳定的环境和秩序。
另一方面,与家长形成合力。教师要引导家积极改进育儿的观念和方式,引导幼儿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学会分享,并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培养幼儿正确交往的态度,教会幼儿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对幼儿的无理要求绝不姑息迁就。
综上所述,在面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相关问题时,考生可以借鉴上述内容充实自己的答题内容,选取适合的语句或者内容作为答案的一部分。
解析
扫描二维码 · 关注微信公众号jiaoshi688
回复“我要过面试”下载试讲教案(含音频)+答辩+结构化资料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来自中公教师网未经允许 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李明)
- 2025上半年教资面试即将开始!
- 2025年上半年浙江宁波市余姚市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通过名单公示
- 2025年4月广东深圳市光明区教师资格认定结果公告
- 2025福建翔安区教育局第一次教师资格认定通过人员名单公示
- 2025上半年甘肃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生温馨提醒
- 致山东省2025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生的一封信
- 2025上半年湖北恩施州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前提醒
- 2025新疆哈密伊吾县第一批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结果的公示
- 2025上半年安徽宣城市第一批次高级中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结果公示
- 2025上半年江苏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资格认定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工作安排